有句佛語: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心生!意思也就是只是,人們眼中事物的好壞,與人的心態有著莫大的關系。
一直從事銷售管理方面工作的關系,歷來很注重對自己團隊中成員心態的培養。面對所謂的困難應該如何去看待、如何去想,就成了為他們所上的必修之課。和業內諸多朋友也多交流有關銷售培訓方面的心得體會,這段時間反而感覺,他們這些有著多年管理經驗的老板們反而更應該好好修正一下自己的心態,畢竟作為領路人的他們如果悲觀迷茫的帶大家上路,其結果遠比一個基層員工有著同樣的心態工作對結局的危害要大!托馬斯也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說:“21世紀的核心競爭力是態度和想象力”。積極的心態已經成為新世紀比黃金還珍貴的稀缺資源,是個人和企業決勝未來最為根本的競爭優勢!
目前所謂的大眾媒體都在高呼“金融危機”,原來不怎么關心外圍金融環境的朋友,現在也每每熬夜看中央二套午夜的“直擊華爾街風暴”,天天談論經濟形式,“經濟形式不好”也成了大家開脫自己生意慘淡的主要理由。確實,今年從CPI的高位運行到PPI的連續增長,給各行各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成本壓力。加之買方市場購買行為的日益科學理性,產品技術的相對成熟,競爭的逐漸加劇,原本生存無憂、舒適安逸的“暴利時代”必將終結。在這些所謂的危機面前,我們這些終日摸爬滾打在市場一線的管理者們應該如何正確的來看待這些嚴峻的問題呢?
在市場成熟的情況下,成本的增長,勢必加速市場中品牌之間的淘汰速率。大家可以回顧一下,幾年前也許在市場中風光無限的品牌,也許早已不知所蹤,這些不可謂都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在而今的局面下,隨著大家危機意識的提高,那些早先在市場中頻頻發生的品牌廠商圈錢而去的事情越來越少。而這都不可謂“惡劣”環境給我們帶來的成長,也正是競爭和“惡劣”環境在推動著市場的良性發展。市場走向成熟是必然的,畢竟任何一個產業都將走過:導入、競爭、成熟這幾個必然的階段,這也使得我們在收益=銷量X利潤這則公式中不斷求證。面對目前的這種所謂“困境”,正好給我們這些蠻荒生長多年的經銷商們一個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公司的出路和前進方向的機會!
隨著市場的成熟,競爭的加劇是必然的,這也催動了我們渠道中的優勝劣汰。對于那些在市場中渾水摸魚,靠違規操作、串貨炒貨存活的商家而言。在優勢商家日益苦練內功,加強終端管控的趨勢下,勢必因沒有資源缺少話語權而帶來的利潤衰竭逐漸退出市場。而品牌也肯定會在此競爭中努力提升品牌競爭力,加快產品研發周期,提速自身產品向下流通的步伐。在中國From EMKT.com.cn特有的產品流通渠道面前,他們也必將依托我們這些植根深入,對特定市場有著深刻解讀的優質商家來搶占市場。有個道理,大家可以反復來推敲一下,是品牌不玩了,渠道死了?還是渠道不玩了,品牌死了?所以,相對來看在一定程度上競爭的加劇,對我們這些公司如何盡快的確立自身的優勢地位,如何保障渠道的健康發展上都起著重要的推力作用。而我們要做的無非就是想辦法讓自己在這次“洗牌”中康健的活下來不斷成長!
昨天和業內一位朋友一起盤點全年的經營情況,規劃明年的預算,從他的話語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明年市場環境的悲觀情緒。當他把業績增速訂在10%的時候,問我是否可行?我問他你完成10%的增速有幾成把握?他告訴我:有8成把握。我告訴他,你最多有6成勝算。蛋糕永遠掉在夠不著的角落,這句銷售行業中的俚語,告訴我們在預期中永遠要放大潛在的危機,敗因永遠要雙倍的放大,來換算我們的成功概率!
應該怎么也看待目前大家所處的生存環境和規劃明年的市場預期呢?個人建議要從四個緯度來考量公司的發展:自身情況、市場儲量、競爭環境及經營模式。
自身情況中個人感覺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公司經營的產品和經營產品的公司。在產品上充分考慮產品所屬產業的周期特點,是導入階段的利潤型產品,還是成熟期的流量型產品,而或競爭期中有著廣闊市場空間的增量型產品。在公司方面,要辨清自身的優劣勢,是有著多年渠道操作經驗的渠道型公司,或者有著深厚行業背景的行業型公司,以及有著多年終端管理經驗的零售型公司。同時自己的資本以及現金流情況,人員架構的合理性和管理體系的規范情況。結合產品品牌的特點來分析,自身公司中資金流動的周期性特點,上下游資源的掌控度。
池塘的大小,決定了魚的生存數量。一個蛋糕就那么大,兩個人吃的很好,三個人剛剛吃飽,四個人就要挨餓了。那我們就要考慮,這個蛋糕有多大呢?它會變大還是縮小嗎?吃蛋糕的人數是會有所變動呢?這個蛋糕會不會產出新的蛋糕呢?這些可以結合品牌調研的數據和報告支持以及自身對市場的熟悉程度,有幾點可以對應上面的幾個問題,進行設問。該產業的是否會市場有多大呢?該產業市場是否存在縮減風險和增長預期呢?該產業中是否會有退出者讓出市場份額呢?同時該產業是否存在增值空間以及新技術帶來的新的市場空間呢?個人的觀點,明年的市場未必想大家想的那么差,中國的經濟增速還是可以預期的,特別是國家一系列的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發展的手段,也都是使得我們對明年經濟形式的平穩發展有著信心。調侃一下,塌了、淹了總要重建重蓋的吧,想發展從要“上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