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3月23日的“最后收購限期”僅剩一個月的時候,傳來可口可樂可能“悔婚”的消息,可匯并購案或將走向失敗。
態度不清,收購撲朔迷離
日前,北京安邦經濟研究所對可匯并購案作出了最新的分析報告:根據現狀,可口可樂并購匯源一事有八至九成的幾率出現問題。在此之前,商務部外資管理司副司長林哲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可口可樂的收購可能面臨3個困難:過度炒作對行政決策形成干擾、對并購的后期影響仍需評估、從整個產業健康發展方面作出的評估對收購也會造成影響。
為了解具體情況,記者聯系了可口可樂(中國)飲料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小筠和匯源集團的傳媒與公共事務總監曲冰。前者電話始終處于關機狀態,后者表示匯源正在等待商務部的結果,具體情況會用郵件告知記者,但是截至發稿時為止,仍未得到相關回復。
雙方的態度暫不確定,但惟一確定的是,如果可口可樂不能在3月23日最后的期限之前并購匯源,那么雙方就得重新審視這宗交易。一旦到時候再談判,可口可樂能否接受當時的收購價格就難以預料了。
時過半年,攻守之勢異也
查看去年9月的交易情況,當時可口可樂宣布斥資189億港元全面收購匯源,收購價每股12.2港元,該價格相當于50倍市盈率。如果交易成功,匯源主要股東將從這樁交易獲得近80億港元的收益。
但是,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日益嚴重,可口可樂現在的處境已不可同日而語。與去年相比,可口可樂的股價已縮水很多。2月12日,可口可樂的財報顯示: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9.95億美元,每股收益43美分,與上年同期12.14億美元的凈利潤、52美分的每股收益相比下降了18%。
不光可口可樂股價大幅縮水,匯源果汁在港交所的股價也已跌至8.99港元,與可口可樂的收購價相差了3.21港元。
面臨著可能的失敗,信奉“把企業當兒子來養、當豬來賣”的朱新禮會接受并購失敗的結局嗎?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匯源資金緊缺,亟需這筆并購的資金來發展自己新的業務,時間的推移對匯源來說很不利,朱新禮恐怕難以接受失敗的結果。
民族品牌 養著還是賣了?
“除非商務部沒通過這項并購案,否則可口可樂不太可能撤銷并購要約。”東南大學張馬林律師表示,當初可口可樂是要約收購匯源,雙方簽訂的是非撤回要約,這并不會因為經濟形勢的變化、或者證券市場的股價變化而影響到雙方的交易結果。他分析,出于上述考慮,可口可樂撤回收購的說法不太可能,因為它將會為此付出巨大的違約代價。
但有分析人士卻對可能的失敗“拍手叫好”,認為這將會保住匯源在果汁市場甚至飲料市場上的民族品牌地位。目前,無論是在碳酸飲料還是非碳酸飲料市場上,占據前幾位的幾乎都是跨國巨頭,頻頻出現在我們面前的都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樣的品牌。該人士進一步指出,一旦匯源被收購,那么可口可樂就將進一步壟斷中國的果汁市場,到時很難再有民族企業與之抗衡,就連生存環境都將受到挑戰。
聯想到尚在進行之中的天府可樂與百事可樂品牌糾紛,業內人士表示,現在中國的民族企業不能寄希望于并購,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更該考慮如何用雙贏的方式來解決并購后所出現的品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