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多美滋與蒙牛。
對于三聚氰胺風波中的多美滋與OMP危機中的蒙牛來說,2009年的開局似乎既不“美”也不“牛”:負面報道、責問、批評、輿論攻擊、謠言、消費者怒吼、市場失守……危機以猝不及防之勢撲向這二家行業的領頭羊。
在陷入三聚氰胺疑似風波一周之后,多美滋美滋滋樂滋滋地捧著上海質監局出具的檢驗報告——多美滋產品未驗出含三聚氰胺,開始在全國各大主流媒體刊登大幅主題廣告:真金不怕火煉!廣告的內容大意為三聚氰胺的謠言已被擊破,多美滋不含三聚氰胺,請消費者繼續購買。
在一片鋪天蓋地的質疑輿論聲中,多美滋這樣洋洋得意的廣告宣言實在令人擔憂:全國各地陸續有人報告食用多美滋奶粉之后出現結石嬰兒,在結石嬰兒與食用多美滋奶粉有多直接的關連性的報告未出來之前,多美滋洋洋得意的廣告宣言其實是企業另一方式的避責宣言,肯定激發受害嬰兒父母的怒火。
當下正處于輿論批判多美滋三聚氰胺事件的螺旋高峰,多美滋應該做的其實是對公眾輿論的“迎合”或“偽迎合”,以卑恭的狀態使民意怒火能迅速散去,而不是逆民意而上,以廣告宣言的方式向公眾輿論挑戰——雖然真金不怕火煉,但要知眾口爍金,強烈的輿論批評聲中,事實的辯解是脆弱無力的,當危機來襲并且不斷深化時,公眾對于企業的期望已不僅僅是企業抹清事實之鏡,而希望從更高的價值層面獲得企業的反饋——認錯、道歉或采取補償行動,而不是看到企業一味的辯解、澄清甚至是反撲。
多美滋以挑釁性的宣言粉碎了自己一次化危為機的大好機會。在前階段的三聚氰胺危機中,所有企業都是被曝出含有三聚氰胺才被逼宣布回收產品,沒有一家企業在疑似危機階段就會做壯士斷腕之舉——主動封存或回收產品以待檢驗結果。如果多美滋能夠利用這次機會,在上海質監局報告出來之后,不是推出澄清廣告,而是主動公開宣布收回某一批次的產品(甚至是另一小范圍的產品),以表明多美滋維護消費者利益的決心,那么公眾輿論的態度就會大為不同——在危機管理中,有時姿態比事實更重要,行動比承諾更有力。雖然回收產品會造成損失,但是從長遠來說,贏取人心絕對比贏取市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場更為重要,泰諾的危機管理之舉措已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當下公眾強烈的指責聲中,多美滋就像一個蹣跚的醉漢,捧著上海質監局的“免責聲明”好不容易拋掉三聚氰胺這只沉重的靴子,只是公眾并未能因此而安心入睡,他們仍在提心吊膽地等待多美滋的另一只危機的靴子會何時落下。——這只靴子可能是某個結石的嬰兒,或另一份與上海質監局完全不同的檢驗報告。
危機面前,今晚無人入眠。無論是消費者、多美滋還是上海質監局,每一個人都在等待另一只靴子的落下,只是不知在何時在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