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行政板塊的白酒產業,豫酒在中國的白酒產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豫酒在最高峰時的年銷量在中國的省份中排行第三,可謂紅及一時。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豫酒明顯的衰落了。皖酒、蘇酒、晉酒、鄂酒等地產酒卻愈來愈繁榮起來。豫酒到底怎么了,豫酒能不能重新振興?本文試圖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尋找豫酒失落的原因,并期冀豫酒的明天會更好。
要說復興,說的是過去興旺,后來衰落了,現在再振興起來,這叫復興。但并不是說過去興旺過,現在提出來復興就真的能復興。借過去興旺過,現在希望能夠振興起來的思想并不能轉化為復興事實的必然。否則就像歐洲人要復興古羅馬帝國的繁榮、奧斯曼帝國的昌盛一樣可笑。就像中國現在用的打印紙大部分是新加坡產的,但中國卻是實實在在的造紙術的發明國。那為什么我們的造紙術不比新加坡發達呢? !
要談振興豫酒,就得研究白酒的消費特征。那么我們看一下豫酒最高峰時期的白酒行業的消費特征是什么呢?
1998年,計劃經濟剛剛開始向市場經濟轉型,人們剛剛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人們的思想也才剛剛解放一點,很多商品供應從短缺向過剩轉變。剛剛睜眼看商界的內地消費者了解商品的渠道主要還是靠廣告。換句話說,當時消費者的自我意識剛剛萌芽,在豐富的商品海洋中選擇的時候,選擇的重要的依據是是否知道這個商品的名字,腦子里有沒有這個商品的廣告印象。因此,當時的消費的主要特征是盲從,看(聽)到過這個商品的廣告,很大程度上就會去選擇它。而那時的商家也更多的是在廣告上下功夫。也就是在全國這個大背景下,有了標王秦池酒的“每天開進央視一臺桑塔納,開出來一輛奧迪”的邏輯。保健品行業的北極神海狗油、三株口服液也都是靠廣告來銷售的。其他行業例子也很多。豫酒在當時的紅及一時,也是豫酒迎合了當時不理智的消費者。換句話說,是豫酒無意識的經營中迎合了當時的消費潮流,從結果上它是做得最好的一年,但它卻不是豫酒有意識地經營的結果。盛極而衰,廣告風過去之后,豫酒就徹底衰落了。直到近兩年豫酒才有所改觀。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豫酒曾經的繁榮是以滿足了消費者的需要為前提的。“一個好縣長,一個好酒廠”的時代已經不再重返了。10年之后,當我們談論豫酒重新崛起的時候,是否要思考消費者需求的問題呢?而不是怨天尤人,埋怨企業改革不徹底,政府不放權,沒有錢做廣告,營銷手段單一等等。
中國的消費者的理智消費是以中國企業的不理智經營頻繁教育為前提的。沒有三鹿,我們不知道三聚氰胺是個什么東西;沒有辣椒醬,我們不知道什么是蘇丹紅。當過度重視廣告之風正盛之時,省外白酒的簡單勾兌、工業甲醇勾兌、假酒事件頻發,致使白酒的質量得不到保障,直到喝出了人命的大事。在事實的教育下,消費意識逐漸回歸。在河南市場,取而代之的是以糧食釀造為主的東北酒開始盛行。黑土地、老村長、燒刀子、二鍋頭等糧食釀造的酒的概念開始在河南興起。這就是說,消費者的利益點回歸到了產品的屬性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