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以為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大地震中大難不死,就必有后福,那未免把自己的問題想得過于簡單了。
早在2007年,著名學者方舟子就對蒙牛的特倫蘇OMP奶提出了質疑,但當時這件事由于“種種特殊原因”并未受到廣泛關注,蒙牛也一直用高度自信的態(tài)度面對媒體和大眾。直到近期國家質檢總局叫停OMP之后,蒙牛依然是一副打太極的態(tài)度,甚至把OMP說成是經過美國FDA認證過的MBP,只可惜人家FDA說“沒有”。說到此,OMP這東西到底是不是“可以有”,還是像專家說的增加鈣密度的功能“真沒有”,老百姓已經開始對蒙牛品牌不屑一顧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是大眾的普遍心態(tài),到底致不致癌不要緊,對于品牌忠誠度本來就不高的中國消費者來說,忘掉蒙牛轉向其他品牌是再簡單不過的做法。而對蒙牛來說,雖然相關部門認為特侖蘇OMP牛奶沒有健康危害,但蒙牛已經遭遇銷量嚴重下滑和品牌的誠信危機,品牌美譽度也已經跌入谷底。
大家都知道蒙牛不差錢,但拜托你,做企業(yè)、做營銷可千萬別跑偏了。品牌美譽度絕對不是建立在忽悠、夸大的基礎上,品牌美譽度也絕不是靠推卸責任、否定別人和兜圈子就可以拿回來的。如果蒙牛還想拿回市場份額、恢復聲譽,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誠懇認錯,得民意、民心才能得天下
蒙牛要非常清楚,支持自己從無到有、在短短幾年內發(fā)展成國內乳業(yè)巨人的到底是什么,在沒有三聚氰胺“地震”之前,蒙牛那么幸福的生活是靠什么累積起來的。就是為了支持“民族品牌”、支持“偉大”的民族企業(yè)家牛根生而對蒙牛忠誠的廣大消費者,而事到如今,蒙牛只懂得一味地澄清、推脫和逃避,棄廣大民意于不顧,視消費者破碎的心于不屑,最終只能讓自己難以為繼。
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生活環(huán)境都有可能讓我們接觸或食用到致癌的物質,但體內有致癌物質不等于就會形成癌癥,因為人的免疫力和生活習慣不同,而癌癥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誘發(fā)條件。縱觀世界上偉大的食品品牌,幾乎都有出現過食品安全危機的,但他們通常不會把它演變成品牌的誠信危機,關鍵在哪里?就在企業(yè)面對危機時的態(tài)度上!
其實中國的消費者真的是很可愛的,三聚氰胺事件后很多喝普通牛奶的消費者改喝高端奶,使特侖蘇成了蒙牛的利潤救命稻草,現在這唯一的稻草斷了,不想跌落懸崖的蒙牛就必須靠消費者出手拉一把。在這件事情上,蒙牛至少犯了兩個錯誤,一是未經相關部門許可添加OMP,其次是夸大宣傳產品功能。消費者會慢慢忘了OMP這個詞,但卻不會忘記蒙牛鉆政策空子、打行業(yè)擦邊球、播放夸大廣告忽悠大眾的丑惡嘴臉。所以當下蒙牛最急需做的事情,就是誠懇道歉,獲取民眾原諒。
二、知錯要改,不為營銷而創(chuàng)新
上文說到消費者很可愛的意思,是指企業(yè)必須去愛消費者,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傷害他們。一直以來蒙牛的營銷算是成功的,每一次都掀起了品牌知名度上升和銷量上漲的波瀾,也許是一時的成功讓蒙牛忘了本源,忘了品牌的崛起來自于消費者,也必須回歸到消費者身上去。要知道,一個企業(yè)的成功是靠賣實實在在讓老百姓受惠的產品,而不是靠營銷、賣概念。
企業(yè)為了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新產品是必要的,但是請不要為了營銷而創(chuàng)新,不要一失去北京奧運會乳制品贊助商就大玩擦邊營銷,不要以為消費者好忽悠就創(chuàng)造了OMP,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是違背品牌成長規(guī)律的,必將遭遇夭折的命運。簡單地說,成功的營銷是在好產品的基礎上,通過廣而告之、與消費者互動的方式,最終達到品牌的忠誠度。而面對越來越精明的消費者,和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傳播面越來越廣的互聯網時代,“真誠”是品牌營銷的第一要素,靠“蒙”靠“混”得來的東西,總有一天還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