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關注的焦點將是投資回報率(ROI)。這個事實給世界各地的廣告人提出了挑戰,迫使他們尋找新的途徑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總部坐落于上海的出租車內互動媒體公司——觸動傳媒,就開發了一套獨特的“互動模式”。
身處出租車內“一對一”的媒體環境中,平均18分鐘車程的人們往往無事可做。這個時候,感到無聊的人們會不由自主地點擊那塊小小的屏幕。
“以每月每千輛出租車為單位,每位廣告主的視頻廣告可以在每輪TVC循環中被播放兩次。”觸動傳媒CEO馮暉中解釋道,“譬如說,在上海,每月每1000輛出租車里,平均有120萬人次的出租車后座乘客會觀看互動熒屏播放的電視廣告,平均觀看次數為1.7次。每個互動按鈕大約有15萬至20萬的參與者,其中, 50%以上的人花費了至少1.5分鐘點擊按鈕。”
據悉,所有觀眾觀看廣告后的反饋都能夠被測量、記錄下來,甚至他們在熒屏上觸動字母和數字而記錄下來的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地址也會被收集起來,并提交給廣告客戶們。“這種模式使得廣告主們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花的每一塊錢的投資回報率。”
星巴克曾舉辦過一次票務推廣活動。倘若消費者想要贏取共10800張的昆曲門票,就必須登陸星巴克網站,并注冊加入其會員俱樂部。門店宣傳后,反饋效果平平。之后,觸動傳媒在其平臺上獨家發布了這個消息,4周之后,絕大多數門票被領走。此外,觸動傳媒還收集了43000個消費者的電子郵件,超過40%為有效地址。
根據觸動傳媒提供的數據,公司的廣告銷售業績在兩年內增長了10倍,僅08年最后一個季度,業績就增長了100%。公司預計09年的業務收入將超過2億元。
靠著VC的“一臂之力”,在過去1年多內,觸動傳媒的觸角已從上海伸向北京、廣州和深圳,在終端安置了近2萬塊熒屏。與此相對應的是,在過去三年內,觸動傳媒從一家只有20名員工的小企業,成長為一家擁有400名員工的新媒體公司。
事實上,在消費者對廣告信息越來越“視而不見”的情勢下,互動廣告這種新奇的形式正在國內外大行其道。位于芝加哥的移動廣告公司Vibes Media堪稱該領域的先驅。在一次戶外音樂會上,Vibes在舞臺上方和側面的屏幕上展示了觀眾發來的短信,據統計,有5000名觀眾共發送了1.1萬條短信。由于觀眾們緊盯著屏幕,等待自己的短信出現,因此他們不會錯過在短信間插播的啤酒廣告。
但這類新媒體的潛在風險是,消費者在“密切”接觸中逐漸失去了最初的新鮮感,甚至有一種被監控和“無處藏身”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無孔不入的廣告起不到促銷的效果,反而使得部分有逆反心理的消費者反其道而行。
事實上,一開始對這些新媒體頗感興趣的人們,正在因為其太過“先進”的盯人策略而備感厭煩。試想下,如果背后總有一雙廣告商的眼睛盯著你,意欲掌控你的消費取向,相信會有不少人情愿關掉電腦,并丟棄手機。
于是,除了強制性媒體外,更加“潛移默化”的植入式廣告正越來越受到商家的重視。不久前熱播的賀歲電影《非誠勿擾》中,航空、旅游、IT廣告大戶紛紛出手,秦奮的征婚之旅幾乎成了一個廣告展示會,這讓很多對植入式廣告陌生的觀眾認識了這一電影的新“看法”。
不僅如此,像福特、寶潔之類的公司也意識到了這個新舉措,它們如今更熱衷于將資金從很容易跳過的30秒廣告轉向所謂的“產品整合”。在美國的紀實秀節目中,廣告商讓男主角時不時地拿起特定品牌的巧克力豆,而不是在他主演的節目間隙插播傳統廣告。不難發現,誰能更成功、更巧妙地在人們的生活中插入廣告,誰就是最大的贏家。當然,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適度原則,否認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將《非誠勿擾》視為電影開演前的廣告片。
在廣告業的狙擊年,那些投資少、互動性強、潤物細無聲的媒體,對企業主來說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