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砍掉成本成為企業自保的“利器”。很多跨國公司紛紛采取大規模裁員、嚴格控制日常費用等手段應對經濟危機。
根據安永公司的一項調查數據,超過85%的受訪者表示降低成本成為其業務運行的主要內容。
饒有意味的是,曾經以豐田生產方式著稱于世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的日本最大汽車制造商豐田汽車公司近日宣布將出現自1941年開始公布年度收益以來首次年度營業虧損,有分析說,這虧損的背后是豐田生產方式的漏洞——豐田汽車的零庫存是建立在銷售商庫存堆積如山的基礎上的。
但在本期智囊沙龍的討論中,眾多專家都指出,將豐田的虧損歸罪于豐田生產方式是值得斟酌的,真正把豐田帶入困境和失控的是高速擴張和大企業病。
在精益思維里邊,對浪費、價值的理解是最核心的兩個思想。公司創造價值和浪費的比例是多少?大部分公司都把注意力放在創造價值那部分,而忽略了我們經常創造了30%的價值,卻制造了70%的浪費。
對于中國企業,在壓縮成本上也有個喜憂參半的消息,憂的是,相比較國外企業成熟的成本管理,中國企業還顯得過于粗放;喜的是這也意味著中國企業在成本上還有大量“毛巾”可擰。
但對于企業而言,最為重要的是不能脫離戰略談成本,不能脫離產出談成本,成本管理需要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價值思維。
要適應瞬息萬變的外部市場環境,取得持續性的競爭優勢,企業就必須把重點放到制定競爭戰略上來,而傳統的成本管理卻經常把眼光局限在單純降低成本上。
不可否認,在成本管理中,節約作為一種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實上,企業降低成本并不能一砍了之。在企業采用不同的競爭戰略的情況下,當以保證企業產品的差異化為重點時,可以適當提高成本,同樣能達到取得競爭優勢的目的。(世界營銷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