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識營銷管理 藍海戰略是最近比較流行的一個概念,其中心思想就是企業應通過尋求藍海來避免陷入激烈拼殺的紅海,以獨釣寒江雪的心態來謀求企業發展的新契機。
可我們不禁要問,中國市場的藍海在哪里?我們如何能找到適合我自己發展的藍海?所謂藍海市場,是指有一定容量空間的市場,否則就只能稱為藍湖市場、藍河市場。事實上,在中國目前的現實經濟環境中,各行各業均已經是發展中或者是發達的行業,除國家戰略資源性的產業(如能源、電信等)被少數企業壟斷經營外,大部分行業中都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不是只有一兩家企業在經營。同一行業,如果有2家企業在競爭,就不是純粹的藍海,如果有多家企業競爭,則一定是紅海。我們撓破頭皮挖空心思去想,都鮮見藍海,純粹意義上的藍海好像并不存在。偶爾找到一兩個利基市場,空間又都太狹小,無法滿足我們的發展胃口。另外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大大小小的企業由于市場嚴重的供大于求,都處在競爭程度日趨激烈的紅海中,快速發展越來越無法實現,成本尤其是營銷成本逐年攀升,企業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難過。
在現實的中國市場環境中,面對眼前的紅海和看不見摸不著的藍海,我們該怎么辦?
先在紅海中生存
紅海的數量遠遠超過藍海,它比藍海的存在更廣泛、更無時不在。從飲料到食品,從日化到服裝,從電器到電腦,從手機到汽車,圍繞我們身邊的衣食住行各行業,放眼望去,從線上到線下,從央視到賣場,到處都是促銷的聲音,到處都有激烈的廝殺。大多數的企業已經身在其中,紅海無法規避。這時候,作為企業的經營者首先要實事求是地正視這個現實,平靜地接受這個現實,企業經營的主要策略是尋求如何在紅海中立足謀生存,先確保不被淘汰,而后謀發展。如果不想著讓自己的企業如何能夠安全地生存下來,天天總以幻想的心態去渴求什么藍海,則完完全全是畏懼市場競爭的逃避主義行為,是一種市場競爭中的阿Q精神,將注定早晚被適者生存的競爭機制所淘汰。
在紅海中,企業要持續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既然紅海無時無刻都存在,企業需要練就功夫來確保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外部,不斷洞察和發現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趨勢,不斷了解和掌握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加快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應變速度,并持續提高競爭的戰略戰術水平;在內部,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才素質和技能,在不斷改善自己的產品質量的同時,還能持續降低產品的單位成本,留出更多的騰挪余地用以應付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簡單來說,就是要想不被淹死,就得要練就能夠搏擊風浪的本領。格蘭仕之所以能夠稱霸微波爐市場,就是憑借自己的規模優勢,取得成本優勢,進而可以以簡單有效的價格戰獨步天下。
即使你找到藍海,它也會很快變成紅海,藍海也許并不屬于你。如果我們哪位企業家有幸,發現了一處讓人無比欣喜的藍海,這時候企業必須要考慮好兩個關鍵的問題:
你有拓展藍海的能力嗎?你有能占據藍海的把握嗎?
第一個問題指的是企業要拓展到藍海,勢必會涉及到原有實體轉型或者多元化經營的問題,轉型的風險自不必說,搞不好賠了夫人又折兵。多元化和專一化經營,到底哪個好哪個壞,都有極其成功和極其失敗的例子,目前沒有定論。但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要想多元化,不僅僅是你發現了一個是否是真正藍海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多元化經營的人才、資金、網絡、成本方面的優勢,簡而言之,就是你有沒有駕馭多元化的能力?
第二個問題指的是,當你涉足了藍海,雄心勃勃地在培育這個新興市場時,如果這個藍海很誘人,一定會有跟進和模仿者效仿,一個又一個地跳進來,跟你爭地搶食,這個時候,如果你沒有相當的競爭能力,很可能由先驅變成先烈。像早年金正VCD,還有海王牛初乳,自己開拓并培育了市場,但都不幸為人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