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關注
3月18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宣布,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
據悉,這是《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實施以來,首個未獲通過的案例。
自此,備受關注的可口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可樂收購匯源案終于有了結果,而之前關于此案的種種猜測和說法也塵埃落定。
匯源“賣身”為哪般?
盡管朱新禮本人對出讓匯源找了種種理由和說法,但無論是其“品牌無國界”的說法,還是“企業要像兒子一樣來養,像豬一樣來賣”的說法,都難以服眾。
根據分析,朱新禮出售匯源,應該有以下兩個主要原因:
★原因一:遭遇發展瓶頸
對于匯源這樣以單品牌和品種銷售的企業,相比多品牌的飲料公司,其在渠道方面面臨的成本壓力相對較大。而隨著未來競爭的日益激烈,其運營難度也將隨之加大。
隨著果汁飲料市場容量的快速增長,可口可樂等碳酸飲料巨頭也加入了該市場的角逐,果飲行業競爭驟然升溫。
此時,朱新禮及匯源雖然暫處上風,但劣勢卻更加顯而易見。朱新禮缺乏足夠的資本力量與之對抗,同時,由于已經錯過了多元化飲料經營的時機,匯源也在承受著單一產品造成的盈利壓力。
此外,之前匯源的管理層又爆出矛盾,年屆六十的朱新禮缺少強有力的接班人,再加上與可口可樂等巨頭對敵勝負難料,損傷亦在所難免。種種亦象均表明,匯源已難以維系早先的飛速發展狀態。長此下去,朱新禮待價而沽的籌碼不但無法增加,而且會不斷流失。
在這種形勢下,面對可口可樂拋來的高價誘惑,朱新禮最終決定抓住這次良機,以高達23倍市盈率賣掉匯源,坐收74億元港幣,一如朱新禮早前所說的,“十八歲的姑娘好出嫁”。
★原因二:后繼無人
接班人問題可能是朱新禮選擇轉讓匯源的因素之一。自白手起家創立匯源以來,朱新禮已經打拼了16年。
有消息顯示,在面臨接班人的問題時,他曾明確表示不可能讓女兒接班,因為不愿意為女兒選擇固定的道路。由此,對于年事已高,在商場拼戰幾十年之久的朱新禮來說,賣掉套現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收購未遂,可口可樂宏圖受挫?
很顯然,可口可樂高價收購匯源,就是為了稱雄中國果汁飲料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匯源已成為中國果汁行業的第一品牌:匯源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匯源產品被授予“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和“產品質量國家免檢資格”;匯源果汁集團被國家質檢總局樹為中國食品安全標桿企業。
另據AC尼爾森最新公布的2007上半年數據顯示,匯源果汁的100%果汁占據了中國46%的純果汁市場份額,中濃度果汁占到39.8%的市場份額。同時,濃縮汁、水果原漿和果汁產品遠銷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匯源果汁是中國最大的果汁出口企業。
匯源果汁在中國市場第一的品牌以及行業地位,是可口可樂收購計劃的出發點。
盡管截至目前,這是可口可樂在中國內地最大的一次收購行動,其出價也足以引起業界及輿論震動,但從其手法及思路上分析,也只是一起常規性的收購行為。當然,常規性的收購行為,也蘊含著企業整體的發展戰略和競爭目標。
當不含氣的果汁飲料成為中國市場的新寵和潮流時,盡管可口可樂也擁有自己的果汁品牌,但卻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與國內品牌相抗衡之勢。而此次收購如果成功,毫無疑問將使其一舉超越競爭對手,穩穩坐上中國果汁飲料市場的頭把交椅。
但隨著3月18日中國商務部的一紙禁令,可口可樂通過收購達成其稱雄中國果汁飲料市場的美夢也隨之化為泡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