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與匯源的自由“戀愛”,最終未能通過娘家人——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
至此,曾轟轟烈烈的“匯可戀”也畫上了句號。
消息傳出后,可口可樂方面表示對該項交易未能如計劃進行感到遺憾,但同時,他們也表示尊重商務部的決定,不會繼續收購匯源果汁集團;匯源也表示尊重商務部的決定,生產經營將繼續正常進行。
“匯可戀”不成后,朱新禮會將匯源帶向哪里?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朱新禮為什么要賣掉匯源?
“出售匯源并非企業遇到了經營困難和發展瓶頸,這是按市場規律運作的一種商業行為。”
這是朱新禮在回應外界對他出售匯源的猜測后,給出的最為直接的回答。他曾把這樁交易稱為匯源最大的一筆“招商引資”。
朱新禮說,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匯源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團隊,擁有了較高知名度的品牌、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雄厚的資金實力,加上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越來越好,匯源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我的性格和匯源的企業文化,都從來沒被困難嚇倒過,所以,絕對不可能選擇在市場競爭中臨陣脫逃的方式。”
同時,他也表示, 匯源與可口可樂的合作,可以讓中國的果汁和水果進入可口可樂的全球采購系統,這是他最為看重的。還有,員工可能會得到更好的薪酬待遇、更好的學習培訓機會,中層管理者的期權股權會得到一次性兌現,等等。
當然,這是朱新禮對外的說法。的確,把水滴融入江海才不至于干涸。但隱藏在背后的,一定還有其他原因。
首先,匯源的戰線拉得太長,從種子、苗子、果樹、果園、果子、加工、生產,到質量、品牌、銷售、貨架無所不有。
其次,品牌很小的時候可以拎著走,稍微大點兒得背著走,再大就得頂到頭上。越大越脆弱,一旦有個三長兩短,于股東、員工及自己都不利。
再次,盡管匯源是上市公司,但并未完成從家族企業到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轉變。長期以來,匯源都只依賴朱新禮的個人決策,許多需要合作來決策的事情,只要朱拿定了主意,就算別人不理解也必須執行。
最后,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得不到快速推進。譬如去年推出的奇異王果,在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一陣槍林彈雨的宣傳之后,卻蹤影全無。
可見,60歲的朱新禮確實有些力不從心了,因此,他決定把匯源這滴水在最飽滿、最潔凈的時候,融入到可口可樂的海洋之中。因為只有這樣,匯源才能得到長遠的發展。
而此次“匯可戀”未果,匯源的下一步則必須重新考慮發展策略,是重新尋找新的買家,還是帶領匯源繼續馳騁沙場,做強做大,向國際化進軍?
顯然,我們期望朱新禮能夠選擇后者。
正如馬云前不久在美國亞洲協會上的《擁抱企業家精神》演講中所提到的:我們要展望未來,現在不是抱怨的時候,而是開始行動的時候。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不要為明天而哭泣。今天,人們不缺錢,缺的是精神、希望、夢想和價值觀。現在,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英雄,有機會看到一個新世界的到來和成長。
筆者希望,朱新禮能夠再次擁抱企業家精神,行動起來,帶領匯源殺入國際市場!
2008年,由新浪網發起的網絡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網民對匯源與可口可樂聯姻持反對態度,與其說這些網民有狹隘的民族思想意識,不如說他們具有濃厚的民族情結。而這,正是匯源果汁的強大消費群體,他們手中的鈔票將是飲料企業的選票,因為他們具有這種民族情結,所以,他們的選票一定會投給匯源。
因此,匯源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調整品牌推廣戰略,將消費者這種民族情結集中調動起來,打造“中國的匯源,我們的匯源”的民族情感牌。
需要提及的是,此次未能如愿的可口可樂依然對中國市場充滿野心,并強調將著眼于在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在未來三年將在中國市場投資20億美元,用于興建工廠,強化分銷系統,加強市場營銷,并增強在本土的產品研發創新能力。
既然“匯可戀”聯姻不成,那么,他們勢必會成為強勁的競爭對手。
面對即將迎來的慘烈競爭,朱新禮和他的匯源是否準備好了?
我們期待:匯源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