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幾年大力支持和發展展銷會,展銷會越來越成為我國企業營銷平臺之一,因此會展營銷在我國悄然興起。各種各樣的會展百花齊放,比如有車展、酒展、數碼產品展等各種展銷會。
就我了解的一些我國舉辦的展銷會,雖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認為還是有幾大不足的。
首先是展銷會上的很多企業只是一味進行產品展示,沒有真正理解會展營銷的實質(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此會展營銷僅指狹義上的會展營銷,即商品展示這一個方面,以下所說的會展營銷都是如此的定義)。
去過車展的很多人都會有這么一個感受,每個展區幾乎都是擺上幾部車,然后車旁靠著一個美麗的車模,可能還會擺上企業或者產品信息介紹等等這么一些信息展示。黃建雄在這里很負責地告訴你:這樣做效果往往很不明顯——除非你是大品牌,否則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
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那是因為我們很多的參展商太過于強調產品展示而忽視了企業品牌形象的展示,即使有些參展商也做到了企業品牌形象展示,但也只是以產品范圍內的企業品牌展示,即把品牌寄托于狹窄的產品范圍內。誠然這些做法沒有做到展營銷的實質要求。
會展不單止展的是產品展示那么的簡單,還要展示企業的精神風貌以及企業素質(員工素質和領導者的風采等)甚至是企業的文化和經營理念的展示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得消費者能夠真正地感受或者體驗到企業展示的實質內容。“虛”與“實”完美結合的展示,才是真正地做到了會展營銷的實質要求。
其次,在會展里很多參展商是講得多——一味進行書面或者口頭宣傳,就從消費者的購買積極性以及交易額就可以知道,這種效果明顯不足。對照之前我說過事實營銷這個概念,就可以知道問題就是消費信心不夠——“口說無憑”或者僅僅通過所謂的接觸與觀察產品還是遠遠不夠讓消費者感受到產品的優質性能和獨特性的。
我曾和朋友去過車展,對此體會很深。難道僅僅通過我所謂的進去車里坐在駕駛座那么一會兒就可以知道汽車的安全性,駕駛穩定性等等一些汽車的性質嗎?不能吧,你又拿不出真正實據來讓我信任你,因此,我的消費信心不高,交易就達不成。也許讀者會說,不是有行業或者國家質量檢測結果嗎?那些不就可以證明產品的優質性能和獨特性嘛。
在還沒有爆發出三氯氰胺問題牛奶時,牛奶一樣有國家的檢測標準,后來還不是照樣“喝出”問題了(在這里需要注明一下:我不是詆毀國家的質量檢測部門),只是我國的質量檢測制度有很多的不完善,檢測技術有待提高等這些原因造成很多貌似優質的產品,實質上性能與質量卻不怎么優質。
而且各個參展商在宣傳時都說自己的商品是最好的等之類的宣傳語,這也就是很難讓人相信參展商的話語的原因之一。
之前我在《事實營銷 提高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一文說過,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等多種因素,商品會越來越多,需求會越來越被細分到的不能再細,消費者會陷入選擇疲勞和判斷疲勞。那時候口說無憑,只有證據才是最實際切的。現在法律也是講究證據的,沒有證據那只是一面之詞,不可信的。因此,不僅僅把產品擺在展臺里供大家展覽或者進行所謂的體驗那么簡單而已,必須要拿出真憑實據讓消費者相信企業,提高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企業能夠像茅臺酒那樣故意打破酒瓶,用溢出來的酒香迷醉在場的許多人或者像某位涂料商那樣喝涂料以說明涂料是綠色健康的,如果拿出這樣令人信服的證據那就叫絕,讓人不得不相信企業的產品是一流的,優質的(在這里我可不是叫涂料商去喝涂料哦)。
再者就是許多的參展商只是把商品擺出來參展,向消費者介紹商品信息就了事,這樣就忽略了與消費者的互動,也忽略了了解消費者的意見和意愿,等等。會展營銷有一點很重要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的,就是保證與消費者處于良好的營銷溝通狀態。如果企業忽略了這一點,就會成了會展營銷的失敗者。
還有就是陪襯品(也包括人)反而把參展品的光芒掩蓋住了,使得消費者的眼光不是聚焦于產品或者企業而是陪襯品。比如,很多的汽車參展商找一些年輕貌美的模特,很多模特的魅力就蓋住了汽車的風采,使得消費者把眼光聚焦于模特兒而不是汽車,留下印象的是模特兒的倩影而不是汽車的風采,這是很失敗的做法。
等等各種需要警惕的問題。
仔細觀察和反省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很多很多的問題,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說。企業在做會展營銷時必須多加注意,是否真正理解了會展營銷的實質以及是否做到了會展營銷實質的具體要求,才能增加展營銷的效果。
歡迎指正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