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包圍,可能您馬上會想到“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其實,包圍戰略同樣可以幫助企業在危機中突圍。
包圍戰略與“農村包圍城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澤東以鄉村為中心,開辟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確實是中國革命道路上偉大的戰略轉移。
這是中國革命經典的一筆,不僅開辟了歷史上從來沒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有的戰略思想,更是為中國革命開辟了光明的道路。
而包圍戰略運用到品牌上,同樣要有一個中心基點,這也是企業運用品牌進行包圍時,必須弄清楚的問題。
許多企業都簡單地把包圍戰略看作是“農村包圍城市”。他們認為,城市里品牌間的競爭太過激烈,認為廣闊的農村是發展空間,于是便一頭栽進農村市場,結果毫無起色。究其原因,關鍵是企業沒有一個中心基點,像一只無頭蒼蠅,即使敞開的窗戶在眼前,也飛不出去。
因此,中心基點是包圍戰略中須首先考慮的,就像打仗,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戰場在哪里,豈不很可笑?
認清包圍的實質
找準中心基點,還要認清包圍的實質。任何停留在表面上的預測,或者看法,都不足以辨別出包圍的實質。
包圍的實質與當時市場的環境動態有關。哲學里講到,事物發展是動態的,沒有靜態,靜態只是相對而言。把握包圍的實質,要刪除企業視而不見,抑或是毫無行動的思想。
金融危機的來臨,可能就是市場環境最大的動態。但是,在這個市場環境動態面前,許多企業都認為這是一場危機,不能透過危機看到時機,這就是典型的毫無行動的思想,也是沒有真正領悟包圍的實質。
如果企業能夠看到危機中的市場環境動態,那么,包圍的實質可能就包涵在其中,如果是浮在表象的動態,可能大家都知道,就像大家都知道危機來臨一樣。
包圍的實質還與品牌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關。畢竟,每個企業的情況不一樣。
如果你是大品牌,那么,除了實力之外,你還擁有許多優勢,這個優勢可能就是大品牌包圍的實質所在。
如果你是小品牌,自身實際情況可以與大品牌有差異了,就不能和大品牌一樣行動。因為大品牌具備的優勢,可能你沒有,那么,你的出路就是要認清包圍的實質究竟是什么。
包圍哪里
包圍哪里,看起來簡單,實行起來可能不容易。那么,包圍該從哪里開始呢?
回歸原點,找準品牌的目標消費者,并抓住這一目標消費人群的人性本能,不斷與其鏈接,這就是品牌包圍的關鍵點。
許多企業在宣傳的時候,往往喜歡從企業自身出發,完全沒有考慮目標消費人群的人性本能,或者有了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卻無法達成消費者購買的行動。
要知道,宣傳真正的“黑洞”通常發生在消費者購買時,他們購買之前的決策與購買之時的行動,以及購買之后的體驗消費,都是平常這一目標人群人性本能的反映,如果品牌宣傳忽略了這一點,消費者面對品牌時就無法做出購買行動。
因為人性本能更多地反映在品牌的特性上。所以,我們要看到有特性的品牌,比如奔馳“坐”的特性,寶馬“開”的特性,沃爾沃“安全”的特性,都與目標消費人群人性本能相吻合,奔馳目標消費者喜歡汽車“坐”的舒適寬敞,寶馬目標消費者喜歡汽車“開”的暢快,沃爾沃目標消費者喜歡汽車“安全”的保護,這都是人性本能的反應。
鏈接好目標消費人群的人性本能,還要包圍另一個重要的地點——那就是品牌需要占領的地區。
如果你賣的是飼料產品,采取包圍城市的效果肯定不會好。相反,你賣的是奢侈品,卻跑到農村,同樣毫不搭界。你唯一需要做的,是包圍你目標消費人群所在的地區。
這個地區可能有一種勢能,就如水庫里的水,放開閘門時,水就沖出來,形成勢能帶動電機發電。這種勢能的力量,是包圍這個地區考慮的重點。許多企業把產品鋪了很多,也占據了渠道,結果產品一點也賣不動。于是,開始怪自己運氣不好,總是在尋找各種借口,卻沒有去審視包圍地區的勢能,沒有勢能效應,特別是新品牌上市,自然不能形成示范消費,更吸引不了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