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的企業中不乏優秀的領導者,也不缺少精妙的經營戰略,但是,結果卻往往差強人意,原因不是戰略制定的不好,也不是領導者沒有能力去執行,而是在執行戰略的過程中,往往容易迷失于戰略之中。下面介紹四點容易使戰略產生迷失的因素,供大家引以為戒。
榜樣
我們企業樹立標桿、榜樣非常重要,是我們前進的指引與修正的坐標,但是,必須要考慮自身情況與標桿之間的差異及客觀環境的不同,否則極容易落入榜樣的陷阱。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幾個游客要度過一條小溪,但是沒有橋,他們在猶豫是否可以蹚過小溪的時候,一個當地人輕松的從水面走過了小溪,一個游客以為水很淺,便也跟著走了過去,但是卻落入水中。原來,小溪中埋有樹樁連成的小路,因為時間久了,踩的人多了,樹樁都沉到了水平面以下,乍一看無法發現,那個當地人輕車熟路,就是踩著樹樁走過去的。此時,另一個游客發現了這條樹樁連成的路,以為掌握了過河的關鍵,但是,當其踩著樹樁過河時依然沉了下去,原來,樹樁只能承載百十斤的重量,這個人180多斤,樹樁被其踩入了泥土中。這就形象地比喻了我們的一些企業,看到別人在某領域經營的很好,自己便也跟過去,結果對市場情況不了解而失敗,也有像故事中后面那個人一樣的情況,了解了市場的情況卻沒有認清自己,因為自己的情況不適合那個市場,貿然進入也導致了失敗。人類都有一種模仿與盲從的特性,在有了榜樣后這種模仿心態會更堅定,但恰恰此時應該冷靜地觀察思考,認清客觀情況,也認清自己,以免落入戰略的陷阱。
利益
我們企業經營時極容易被巨大的利益沖昏頭腦,做出錯誤的戰略決策。雖然利益最大化是經營者該追求的,問題是,我們要區分,什么樣的利益我們該取、能取,而什么樣的利益我們不該取、不能取。世界通信公司創始人埃博斯就是個同拿破侖具有一樣野心的人,他不斷的收購,使旗下公司多達75家,很快世通的收入便達到了390億美元,但是他并不滿足,他目標是要成為美國華爾街的NO.1??墒?,不停的吞并,不停地擴張疆土,卻導致了嚴重的“消化不良”,不僅無法發揮各公司之間的協同作用,反而有時自己的兩家公司同時搶一個生意。矛盾、沖突不斷,嚴重的內耗最終使世界通信走向了沒落。
幾年前,聯想在戰略的征途中也遇到過諸多的利益誘惑。如手機市場高速發展帶來的巨大利潤;互聯網的遍地黃金;餐飲行業巨大的利潤蛋糕……面對誘惑,握有大量資金的聯想進入這些充滿利益誘惑的行業,實行產業多元化。但是,幾年后一組組巨額虧損的數字擺在聯想高層的面前,多元化擴張宣告失敗。此時,聯想才意識到夢想與現實的距離。踏踏實實做自己的優勢核心業務,結果取得了更好的成績,成為世界第三大PC制造商,利潤率也逐步提高,最關鍵的是有效地規避了風險與失敗。同樣的,聯合利華在2003年將全球的1600個品牌減少到400個,盡可能的縮小自己,但是利潤卻上升了22%。
在今天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里,能夠不被利益沖昏頭腦,不僅知道什么時候該進,更要知道什么時候該退,不僅該想到如何做大,更該想到哪些時候,哪些環節應該做小,甚至舍棄,因為,在市場中“舍”才是“得”的基礎。只有認清了舍與得之間辯證的關系,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
錯覺
相較起紛繁復雜的世界,人類永遠處于懵懂無知的狀態,難免看不清這個世界,產生錯覺,但有趣的是,處于逆境、迷茫、低落時我們往往能撥開云霧看清本真,不會受到錯覺的困擾,反而是當我們順利、得意時,容易陷入錯覺之中,無法認清自己,往往錯誤地估計形勢與改變戰略目標。
曾經,奧克斯、波導等企業在取得一定成功后便產生類似的錯覺,打算介入自己沒有任何競爭優勢,進入門檻很高,難度很大的領域,比如汽車、地產等,幸好懸崖勒馬,沒有在迷途走的太遠。治療錯覺癥的最好方法就是冷靜下來,充分的認清自己,如果是陳珂痼疾,甚至需遭遇失敗來治療。不要擔心機會會從身邊溜走,因為,正確的抉擇都是在冷靜中產生的,沖動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時的機會往往都是陷阱。
自大
在今天的商業競爭中,很多領導者帶領企業不斷開疆擴土,擴大規模,自信慢慢膨脹為自大,在隨著勝利的不斷取得而越發放大自己,縮小對手,在這樣的情況下采取的策略往往不夠客觀,具有極大的風險,而過于強勢與事必躬親的領導風格,也在慢慢使下屬的能力產生退化。
傲慢往往是成功企業的滑鐵盧,最終導致失敗,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往往是輸不起的,一個重大的失誤就很少再有翻盤的機會。強如IBM這樣的大企業,曾經就是因為傲慢而錯過一個又一個機會,使這個曾經組織龐大到超過一個國家,一點風吹草動便能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藍色巨人變的虛弱不堪,其中一個最為重大的失誤就是變相地培養了微軟與英特爾。從1987年起,嚴重的官僚作風,傲慢自大的態度導致一系列的錯誤決策,致使IBM開始出現持續虧損。1991-1993年,IBM連續的虧損額高達168億美元,創下了美國企業史上第二高的虧損紀錄。它那個雄踞30年的產業霸主寶座,也不得不無奈地讓給了自己曾經不屑一顧的微軟公司。像IBM一樣,發展壯大后變的傲慢的企業很多,但是發端幾乎都是企業領軍者,而后放大到了整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