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全世界最受尊敬的企業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品牌。
在品牌的各種書籍、案例和研究報告中,可口可樂都是頂禮膜拜的對象,它的確也是品牌案例中最經典的奇跡。一種黑褐色的糖水,來源于偶然的發現,要仿制它簡直就是易如反掌,我幾乎敢肯定那個鎖在亞特蘭大某個保險柜里、全世界只有幾個人知道的配方,其實就是一個故事而已。
因為即使你得到那個配方,你也幾乎不可能對可口可樂帶來任何威脅。
這就是品牌的價值。
可口可樂于1884年問世,上世紀2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可口可樂的中文名稱是由一位叫蔣彝的旅英華僑所創,數十年來,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翻譯得最經典的品牌名字。
真的是這樣的嗎?
國外的事情我不知道,英文我也不懂,我只說中國的事,只說中文名稱。
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 我們來模擬一個場景:你到酒吧坐下,服務生過來。
服務生:“請問先生要點什么?”
顧 客:“我要可口。”
服務生:“是的,先生,我們這里的飲料都很可口”
顧 客:“我要可樂。”
服務生:“請問你是要百事還是要可口可樂?”
顧 客:“可口可樂。”
另一段對話。
服務生:“請問先生要點什么?”
顧 客:“百事。”
服務生:“好的,先生,請稍等。”
你有沒有發現,百事可樂可以簡稱為“百事”,但可口可樂不可能簡稱為“可口”(因為“可口”是一個使用率極高的通用詞匯,你說“可口”,幾乎沒有人去聯想到“可口可樂”)。你會發現,每次當你描述兩種可樂的時候,前者你只需要說兩個字,后者你需要說四個字。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是一樣,百事我打兩個字,可口可樂我得打四個字。
你如果千萬次的重復這種場境,你會發現,一個對可樂口味和品牌文化沒有特別偏好的人,他會在潛意識里選擇只說兩個字的百事,因為這比較簡單,比較省事,比較方便。
民曰不便,這就是理由。
翻譯可口可樂的蔣先生絕對沒有想到,如此經典的中文譯名,竟然存在如此大的缺陷,并且,這個缺陷幾乎是無法彌補的。當對手沒有出現的時候,或者對手還不夠強大的時候,你可能還體會不到這個問題的重大。
社會在發生變化,年輕的一代在成長,這一代人,因為在泛濫成災的資訊環境中長大,他們最喜歡的就是簡單,就是直接了當,能說兩個字,當然不會去說四個字。
品牌最重要的傳播過程,都是在口口相傳中完成的。
當你說“百事”的時候,別人直接遞給你一罐百事可樂;
當你說“可樂”的時候,別人會問你你要哪種可樂;
當你說“可口”的時候,別人會對你微笑,因為沒人知道你要說什么。
作為可樂品類開創者的可口可樂,這是不是一件很讓人郁悶的事啊?
這個缺陷,可口可樂公司該怎么辦呢?
當然,辦法還是有的,只是就不在這里說了,呵。
另外一點,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相比,在LOGO上還存在其它重大問題,百事如果能夠真正專心一些,專注一些(百事也是多元化的典型,多元化削減了百事進攻的威力),我甚至敢預言,百事有全面超過可口可樂的可能性。
這其實也道出了另一個話題,因為可口可樂的自身缺陷,百事的相對疲軟,在中國的可樂市場,還存在國產品牌的機會,只是,你不要再推出諸如“非常可樂”一類的莫名其妙的品牌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