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競拍體、5次競價、6.165億元,歷盡坎坷的三元收購三鹿一事終于一錘定音,但是,在三元股票接連漲停的無限風光背后,我們更關注中國乳制品行業重新洗牌后的新格局,以及三元未來所面臨的挑戰。
挑戰一:奶源的整合
眾所周知,三鹿的倒下很大程度上是在奶源控制上出了問題,在2008年眾多乳企和“三聚氰胺”有染的情況下,三元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和自身奶源來自大型養殖場有很大的關系,三元的技術人員能全程介入奶農的養殖、產奶和收奶的流程,所以做到了原料質量的絕對保證。但是,在接下來擴大生產和銷售規模的過程中,奶源將面臨短缺的可能,三元如何整合零散的收奶點和奶農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原有的三元模式如果不創新,將很容易出事,也很難有所作為。
挑戰二:核心人員的整合
三鹿的嬰幼兒奶粉有著良好的市場基礎,但是三元在嬰幼兒奶粉的經驗幾乎沒有,優勢能否互補就要看三鹿人能否忘掉“娘”并接受三元模式,或者讓三元人放下架子,學習三鹿原有的長處,在這個節骨眼上,三元則需要在企業文化、管理模式、遠景激勵上尋求“縫合點”,才能打造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出一支風格融合、博采眾長的核心團隊。
挑戰三:銷售渠道的整合
三鹿原有的經銷網絡還算健全,覆蓋了大部分高收入城市和鄉鎮市場,但是在出事之后很多三鹿的經銷商信心已經歸零,如何重整經銷商和銷售人員的旗鼓,是三元急需思考的問題,在這方面要有很好的激勵機制和合作模式,否則一切發展前景實屬空談。對于沒有全國性品牌運作經驗的三元來說,這又是一塊燙手的山芋。
挑戰四:營銷投入與資金壓力的平衡
三元一口吃成“大胖子”之后,也必定需要想想公司新的發展戰略。一直以來,三元在發展戰略上總是慢競爭對手一拍,營銷手段也沒有什么令人稱道的創新,如果現在還是按照老套路去做新三元,那么張福平董事長“要進入中國乳業前三”的豪言壯語恐怕難以實現。以上的幾個挑戰基本上都要用到錢,而且估計前期數額還都不會少,這將是對三元募集和運作資金的能力的一次大考。
現在的中國乳制品業正在經歷洗牌,品牌局勢并不十分明朗,洋品牌和本土品牌都在經受信任危機的考驗,擁有良好品牌信譽的三元能否“亂世出英雄”,則要看三元應對挑戰和把握機遇的能力了。路還很長,也不容易走,真心希望三元能成為中國乳業的好孩子、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