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這個中國乳業巨頭,這個創造了中國企業成長火箭速度的企業,在2008和2009兩個年份里,真可謂是命運多舛。一些列重大危機事件接踵而至,而且每一件都直戳蒙牛的要害,招招致命,蒙牛在這一系列危機中的博弈與回旋可謂是驚心動魄,無異于經歷了一場場生死時速。盡管這些危機已經逐步平息,然而,有專業人士仍然在網絡上大膽撰文預言:蒙牛崩塌已經進入了倒計時。足見這一系列危機對蒙牛來說是何等的性命攸關。
蒙牛為什么會接連爆發如此多的危機?蒙牛是否可以真的徹底化解危機?蒙牛在這一系列危急中究竟暴露了什么問題?蒙牛又應當汲取什么教訓?我想,去剖析這四大問號,不僅對蒙牛是必要的、重要的,對中國其他企業以及后來者來說,都是大有裨益的。
筆者的觀點是,蒙牛不會崩塌。甚至說,筆者對蒙牛的未來還是持樂觀態度。但必須的一個前提是蒙牛必須能夠真正地消化這些危機。真正做到剖根究底,套用牛根生的話來說,不再是吃別人的塹長自己的智,而是吃自己的吃塹長自己智,吃一塹長三智,吃三塹,長久智。
生死時速:蒙牛系列危機事件回放
事件一:三聚氰胺成為中國乳業行業性災難,蒙牛未能幸免
蒙牛2008年9月,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后,國家質檢總局緊急在全國開展了嬰幼兒配方奶粉三聚氰胺專項檢查。9月1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并公布了階段性檢查結果。
全國目前共有175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其中66家企業已停止生產嬰幼兒奶粉。此次專項檢查對其余109家企業進行了排查,共檢驗了這些企業的491批次產品。專項檢查顯示,有22家企業69批次產品檢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而蒙牛和伊利這兩大巨頭赫然,另輿論嘩然!
事件二:蒙牛液態奶被檢測出三聚氰胺 危機進一步擴大
9月18日晚間,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全國液態奶三聚氰胺專項檢查結果。檢查結果顯示,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的部分批次產品中檢出三聚氰胺。
正當人們懷疑液態奶中是否也會含有三聚氰胺之時,國家質監總局的檢測結果再一次讓大眾瞠目。
……
事件三:蒙牛陷入“收購危機”
2008年11月3日的《中國經營報》報道 了牛更生因蒙牛陷入收購危機而向中企業家求援的消息。此消息一出,紛紛被各大媒體和網絡轉載。
《中國經營報》報道,老牛稱:“股價暴跌,導致我們抵押給摩根斯坦利的蒙牛股份在價值上大為縮水,這引得境外一些資本大鱷蠢蠢欲動,一面編織謊言,一面張口以待……及時補足保證金,關系到企業話語權的存亡。作為民族乳制品企業的蒙牛,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200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之“陣痛隱現的新商業文明”論壇現場,牛根生在“萬言書”事件后首次公開亮相,他辟謠說,此前有媒體報道他“聲淚俱下訴說蒙牛危機”的內容是編造的,蒙牛公司本身并沒有出現財務危機。
他解釋稱,所謂“萬言書”中所說的股權事件只是老牛基金出現問題,有3-4%的蒙牛股權質押在外國銀行,因為想做慈善事業,每年花幾千萬,錢不夠用了。而蒙牛公司本身沒有發生財務問題,蒙牛賬上還有將近20億元現金。
牛根生說,由于獲得柳傳志、俞敏洪等同學的施手援助,撤換回老牛基金被質押在外國機構里的股份,所以他寫了一封感謝信,向大家表示感謝,同時說明事件經過。沒想到“感謝信”最后被媒體演繹成了“萬言書”事件。
事件四:質檢總局叫停蒙牛OMP牛奶
2009年2月2日,國家質檢總局向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出公函,對蒙牛特侖蘇牛奶的有關情況提出監管意見:“鑒于目前我國未對OMP的安全性做出明確規定,IGF-1物質不是傳統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如人為添加上述物質,不符合現有法律法規的規定。”
國家質檢總局要求內蒙古質檢局:“責令蒙牛公司禁止添加上述物質,并通知蒙牛公司,如該企業認為OMP和IGF-1是安全的,請該企業按照法定程序直接向衛生部提供相關材料,申請衛生部門做出是否允許使用OMP及IGF-1的決定。”
此消息被嗅覺靈敏的媒體獲悉后,再次把蒙牛推向了風口浪尖,
網上再次掀起了一股“批牛罵牛”的高潮。
2月14日上午,衛生部網站發布“專家認為飲用OMP牛奶不會產生健康危害”的消息。消息稱,衛生部會同質檢總局等6個部門的專家對蒙牛公司使用的OMP食用安全性進行了研討后認為,這一產品沒有健康危害,但OMP不是現行國家衛生標準允許使用的食品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原料,蒙牛公司進口并使用OMP沒有事先申請批準,并擅自夸大宣傳產品功能,違反了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
蒙牛集團總裁楊文俊說,蒙牛集團將深刻吸取這次事件的教訓,嚴格依據食品衛生法的規定,按程序辦事。他們正在積極辦理獲得批準的有關手續。蒙牛OMP風波暫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