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啤酒行業的品牌營銷風起云涌。尤其是08年的奧運會期間,青啤、燕京、雪花三大巨頭輪番轟炸;09年4月,百威英博欣然加入,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段廣告啤酒界的四大天王齊齊亮相,引得快銷品行業眾企業一陣驚呼,啤酒企業躍然成為央視最耀眼的明星軍團,啤酒界的品牌營銷勢能爆發了。
從業品牌策劃和啤酒行業近十年,筆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評價近年來中國啤酒企業的品牌營銷活動?那些充斥眼前的企業公關軟文、媒體發布的獲獎信息能夠帶給我們真相嗎?如何回歸行業的本質?啤酒企業的品牌營銷力究竟水平如何?如何才能提高啤酒企業的品牌營銷力?
本文就這些思考給出一個全面答案,謹望業界人士多交流探討。
啤酒從屬于快銷品,快銷品的消費特點決定了,其品牌營銷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兩大因素,即:品牌創新力和營銷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時速力。而這兩者的綜合能力則反映了一個企業的品牌營銷能力。如下圖所示:
什么是創新力?什么是時速力?簡單說來,創新力就是運用最新穎的表現形式去展現品牌的差異化形象;而時速力就是在最合適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打響品牌的傳播和推廣活動。這兩者說來簡單,操作起來卻較為復雜。前者反映出了一個企業品牌決策者對創意的綜合認識;而后者反映出企業品牌決策流程效率高低、執行能力水平的高低,流程。以下為兩力的詳解:
放眼整個快消品行業的品牌營銷,啤酒行業起步較晚,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而進入2000年以后,才步入成長期,尤其是2004年起以“北京奧運會”為營銷機遇,為啤酒企業帶來了一個提升品牌營銷力的絕好機會。以青啤、燕京為代表的中國啤酒品牌,開始了新一輪競技,品牌營銷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但是,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目前啤酒企業的品牌營銷力在快消品行業中還出于相對落后的位置,落后于兩樂,就是乳品、飲料/茶水、方便面都要領先于啤酒企業。如下圖所示: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在近年來,隨著四大啤酒集團(雪花、青啤、百威英博、燕京)在中國市場各自封地完成,區域市場的正面交鋒無可回避,如煙臺、東莞、廣州、武漢、成都已然升級的對壘,品牌的力量就會異常重要。品牌就像水,柔無形卻力無窮,且一旦形成消費者意識的占領,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就目前而言,中國啤酒企業的品牌營銷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就已經落幕的北京奧運營銷,廣告界、營銷界對各啤酒企業的品牌營銷表現,在歡欣鼓舞的同時都多少有些許遺憾,收獲了眾多獎項的青啤董事長金志國自己給出的青啤成績是80分。這80分,是青啤在啤酒行業的成績,不為過,甚為中肯。但放眼歷界奧運會優秀的品牌營銷案例,中國的啤酒企業顯然處于亮相階段。
一、 創新力
1、 體育營銷創新力
在美國每年的體育盛事——超級碗(年度橄欖球決賽),又被譽為“男人的狂歡夜”,收視率類似中國的春晚,然而在盛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品牌不是可樂,而是百威啤酒。百威啤酒在06年的超級碗上就曾推出多達六條的不同版本的廣告片(如下圖1所示)。在在體育營銷方面,百威還選擇了方程式賽車、曼聯隊等贊助形式。另外嘉士伯的世界杯、歐洲杯等足球營銷也運作了多年,而喜力,除了歐冠外,在中國還選擇了上海大師杯網球賽事。
這幾年,中國啤酒品牌在體育營銷也有不俗表現。譬如燕京啤酒贊助北京女排,中國人喜愛的傳統項目,且由于隊長馮坤也是國家隊隊長,無形中為燕京啤酒的贊助提升了一個檔次;珠江啤酒贊助國家籃球隊,姚明順理成章地成為宣傳的王牌形象;青島啤酒贊助NBA,借助國際化平臺,提升品牌領導者形象;雪津啤酒贊助國家羽毛球隊,讓熱點賽事,熱點人物以及家鄉情節為品牌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