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6月11日專電(記者曹健、于瑤)為消除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誤區,提高“非遺”產品含金量,寧夏從今年6月開始嘗試“非遺”產品貼標銷售。
自治區文化館館長靳宗偉介紹說,一些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并不清晰,一些不是“非遺”產品的產品公然打著“非遺”產品的名號銷售,而真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卻沒有很好地利用“非遺”這一品牌。
為此,寧夏嘗試首先將刺繡、回族服裝、回族樂器、湯瓶八診四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可貼標范圍。具有代表性強、工藝好、能較好傳達文化信號等特點,是這四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可貼標范圍的主要原因。
同時為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附加值,寧夏將聘請專家對“非遺”產品進行包裝、營銷、更新換代。文化部門希望通過產
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品孵化提升“非遺”產品的含金量,帶動民俗技藝開發與傳承。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中國酒業新聞網。
編輯: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