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是企業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所自覺形成的,并為廣大員工恪守的經營宗旨、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準則的綜合反映,其分為三個層面,精神層面,表現為價值理念、愿景、使命等等;行為層面,表現為企業的制度、管理方法、溝通方式等等;形象層面,表現為企業形象、logo等等。
隨著企業管理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或多或少的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然而由于對企業文化內涵理解的偏差,很多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開展的并不順利,在這里談談建設企業文化的幾個誤區。
企業文化是一種客觀存在,每一個企業都有。咱們有些企業喜歡把一些知名企業的企業文化全盤照搬,向成功企業借鑒優秀的企業文化本是一件好事,不過借鑒也要有科學性,我們的企業處在不同的行業當中,每個企業需要的最適合企業發展的文化未必相同,比如高科技型的公司,可能需要的是勇于創新,冒險的文化導向,但是這種文化用在銀行就不合適,即使企業處于相同的行業之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文化需求也有不同的要求。文化是有個性的,它與企業本身的狀況,企業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海爾的企業文化很有名,每天去海爾參觀學習的企業不計其數,卻沒有一個人做成第二個海爾,張瑞敏的這句話也說明,企業文化是不能簡單復制的。
還有不少公司口號、儀式、會議、企業標識等表面形式做的風風火火,但是管理層和員工行為和思維習慣卻仍然沒有改變,平時企業里貼的喊得是一種文化,實際企業運行過程中體現的是另一種文化,這樣的公司僅僅把文化建設到了形象層面,至于影響力更為深刻的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卻沒有涉及,很多公司把文化等貼在了墻上,卻沒有把它們貼到員工心里,這些字眼如果沒有在制度、流程、溝通方式等有所引導和約束,酒不會產生任何效果,充其量者僅僅算作口號而已。
還有一些企業試圖通過短時間內的“洗腦”來“暴力”灌輸企業的文化,新員工入職的時候進行短期的文化培訓,成百上千遍的呼喊企業的遠景和使命,仿佛說的多了就能成真。更多的企業在建設初期轟轟烈烈地宣揚,之后就偃旗息鼓,沒了后續。其實企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樣的速成建設,往往使員工對企業的文化沒有真正的理解,缺少體會,并且讓大家覺得原來企業文化只是走走過場而已,不能將所接受的培訓落實到行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