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有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在以“茅五劍”統領天下,紅、啤酒不斷蠶食的白酒市場,中國數千家地方中小型白酒企業到底有沒有發展空間?有沒有生存之道?還有沒有崛起的可能?
有人可能會說:在人們健康意識日益提高的今天,白酒市場需求不斷萎縮,人們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地方中小型白酒企業,難啊!
也有人可能會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紅、啤酒市場增長異常迅猛,“茅五劍”高端統占,地方中小型白酒企業難啊!
但我們的觀點是:即使白酒行業現狀如此殘酷,即使“茅五劍”多年來的龍頭地位不可撼動,即使紅、啤酒來勢兇猛,但對地方中小型企業而言,依然還有發展壯大、崛起的可能和機會。
以乳業為例,盡管蒙牛、伊利、前三鹿等國內巨頭占據了國內乳品的大部分市場,但很多地方型牛奶品牌依然做得有聲有色、如火如荼,并且在當地都有著不可小視的地位,且知名度極高,產品銷量很好。
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產品銷量,都可與國內幾大巨頭相抗衡,為什么呢?原因有三:
一、準確地把握住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毫無疑問,各地有各地的風俗、文化和習慣。成功的地方企業都是準確地把握住了當地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找準了文化認同點。
人們喝奶以鮮為根本,地方企業距離短,送換貨快,當然新鮮,加之企業又在本地,一切都在消費者的身邊和眼皮底下,可信度自然很高。因為,如果真有什么問題,很快就會被全城人知道。因此,緊緊抓住當地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展開營銷攻勢,這正是他們的成功之處;而大品牌很難做到這一點。
二、充分發揮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地方企業運作地方市場,具有任何一家大企業所不具備的各種優勢,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在其掌中,又有何不能取勝?若全力發揮出來,外來虎狼又如何能敵?中國有句古話,強龍難壓地頭蛇。話雖不怎么文明,卻有其道理。
成功的地方企業就是充分發揮了企業的這種優勢資源,為企業運作市場和品牌創造了成本、服務、營銷等優勢,從而占據了市場主流。
三、沒有為自己企業的身份和地位找準定位。
大多數地方企業都是以地方名命名企業或品牌的,這種依靠地方文化和資源的做法本沒有錯,錯就錯在很多企業沒有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找準定位。
一個以地方命名的品牌只能生存于當地,而不應妄想更大的市場。如西安的長安老窖,當地人都以長安自居,加之文化宣傳溝通,消費還有可能認可。再做大點,你做到咸陽,乃至省內其他各地市,都不算為過。但你若拿到上海去賣,誰認你?加上中國人固有的地方意識和排外觀念,即使你的產品再好,都將必死無疑。
反過來,成功的地方中小型企業都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們只在家門口唱大戲,而絕不去他人地盤跑龍套。
讓我們再來看看地方中小型白酒企業都存在哪些問題?
首先,很多地方中小型白酒企業都以地方命名,品牌亦如此,但同時,他們也錯誤地拿自己和全國性品牌硬碰硬,不注重地方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心理和感情,不去尋求心理上的認同,卻喜歡拿什么全國性的行業現狀、消費態勢去定位自己的產品,去制訂自己的營銷方案。這樣做,肯定是不切合實際的,是要犯錯誤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