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競爭的意義上,以人為本指的是以別人(消費者)為本,而不是以自己為本。
要獲得客戶價值,就要“結果提前,自我退后”,或者說,“必須拋棄以自我為中心,而以結果為中心”。
★為什么“自我”跳到了“客戶”的前面?
我曾經在很多次培訓或咨詢項目中,請客戶和我一起做下面這個練習。
這個練習有點像電視臺做游戲。我請一名員工來描述他看到的東西,然后讓大家根據他的描述,把結果畫出來。
一般,我會請一些不同部門的人來做這個練習。結果你會發現,一些技術出身的人,會用一套非常專業的技術語言來描述。比如說一個單位圓,這個單位圓跟正方形相切,然后跟另外一個正方形的鄰角相交等等。練習的最后,我往往會請識字不多的清潔工來描述。
結果是,技術員講的時候,技術部門的人都畫出來了,但其他部門的人大都畫不出來。而一個識字不多的清潔工一講,大家都畫出來了。
為什么一個技術員對大家描述時,大家畫不出來,而一個識字不多的清潔工一講,大家都畫出來了?原因就是,當技術水平高的員工描述這個圖的時候,他大多會采用技術語言去描述,而當一個清潔工去描述的時候,他沒有什么技術語言,所以,只能用大白話,大白話大家都懂。
問題是,我們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應該是:要大家畫出來!
我覺得這種現象十分值得品味。為什么往往拿了博士學位的人、拿了碩士學位的人,本事越大,專業知識越多,他們的自我也就越多?
原因在于,如果技術人員也用清潔工的語言,那他的地位不就與清潔工一樣了嗎?這種自我價值跑在前面,就會把客戶價值推到后面。為什么會計師常常要用很專業的財務語言說話?為什么研發部門的人,往往熱衷于做他們心目中完美的產品,而不管這個產品是不是有市場需求?原因都源于此。
★摩托羅拉的“銥星”為何隕落?
摩托羅拉是一家優秀的公司,但在連續多年的成功之后,公司文化中以技術為中心的工程師導向開始抬頭。為此,摩托羅拉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1991年,摩托羅拉公司正式決定建立由77顆低軌道衛星組成的移動通信網絡,并以在元素周期表上排第77位的金屬“銥”命名。1997年,銥星系統投入商業運營,通過使用衛星手持電話機,透過衛星可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撥出和接收電話訊號。
銥星移動通訊系統為用戶提供的主要業務是:移動電話(手機)、尋呼和數據傳輸。從技術角度看,銥星移動通信系統在技術上突破了很多障礙,系統基本結構與規程已初步建成,系統研究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在此期間,全球有幾十家公司參與了銥星計劃的實施,可以說,銥星計劃從初期的確立、運籌和實施都是非常成功的。
整個銥星系統耗資達50多億美元,每年光系統的維護費就要幾億美元。除了摩托羅拉等公司提供的投資和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外,銥星公司還舉借了約30億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美元的債務,每月僅債務利息就達4000多萬美
元。
當摩托羅拉公司費盡千辛萬苦,終于在1998年11月1日正式將銥星系統投入使用時,命運卻開了一個大玩笑,GSM手機已經完全占領了市場。由于原先定位的客戶,早已被GSM系統吸引過去,銥星系統無法形成穩定的客戶群,從而導致銥星公司虧損巨大,連借款利息都償還不起,摩托羅拉公司不得不將曾一度輝煌的銥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在回天無力的情況下,只好宣布終止銥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