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人的創意能夠很好的發揮出來,如何讓創意更好地落地,這需要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和政策支持,需要整個產業鏈上游、下游全方位的支持。......0
早年,我認識“點子大王”何陽,而且還有過一些合作。那時國人的想法似乎很簡單幼稚,以為只要用個嶄新的意念包裝一下產品,就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賣得好名聲賺得好利潤。隨著何陽涉嫌詐騙的鋃鐺入獄,隨著一個個點子發財夢的破滅,人們這才變得成熟理性。如今,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提出了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時代呼喚創意落地。
其實,中國人不乏創意,但很缺少落地的能力,這中間的轉換環節有兩個:創業和科技。的確,創業需要創意,但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創意多么神奇和獨特,在于你這個創意能不能落地。能否以它為基礎,建立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即你的收入能不能夠最終得到增長,并很好的控制你的成本。也就是,如何在建立滿足客氣需求服務的時候,把成本降到最低。同時,還要考慮如何利用科技和知識的手段,讓創意落地。
當前紅火的“真人秀”其實是泊來品,源于一些好創意,但如何在中國落地并開花結果,湖南衛視做得很成功。2005年,湖南衛視的“超女”旋風將“真人秀”運作得翻天覆地,全民參與的風潮不僅讓湖南衛視樹立了品牌,還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就。不僅如此,《幸運52》的原型也是BBC的《GO BINGO》。
1998年夏天,央視花40萬英鎊從英國買進了大型博彩娛樂節目《GOBINGO》。在英國有著三十年歷史的GO BINGO是一個純粹的博彩節目,經過改良,成為央視的王牌節目《幸運52》。盡管創意很好,但落地到中國并不順利,最初半年的運作很不幸運,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因為英國人的節目和國內的博彩類似,如果照搬模式到國內肯定不行。結合國人文化和理念,修改了很多次,才成為最終觀眾所看到的版本。
新浪的創始人王志東認為:“科技讓創意落地成為可能。”本世紀初,王志東曾問過歐盟的一位官員:“歐洲有沒有專門管理IT行業的部門,比如像我國的信息產業部?”而歐盟官員回答他們沒有,而是統稱為創意產業。即泛指所有靠智慧,靠人的創意去產生價值,產生就業,然后產生這種社會貢獻的這樣一些行業。
所謂創業,我認為是創意落地的事業,惟有創業才能讓創意落地。而且,創意必須落地,否則,輕則成為茶前飯后的笑柄,重則淪為經濟詐騙犯罪。按照歐盟的定義來說,一切藝術、音樂、繪畫、電影及其他的各種行業,雖然可能產生的產品的形態各不一樣——有的結果是服裝,有的結果是電影,有的結果是軟件,但它們都有很多共同的規律,都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的創意為中心,所以歐盟把它們都列入了創意產業。
人類登月原不是老外最早的創意,早西方很多年我國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只可惜最先讓這個創意落地的不是中國。人類登上月球的第一人叫阿姆斯特朗。在他童年,他就經常在自家的花園里跳。他媽媽問他:“孩子,你在干嗎?”他說:“我想跳到月球上去。”如果他是一個中國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小孩,結果會怎樣呢?中國媽媽肯定會說:“別胡思亂想,那會摔壞了腿,趕緊回來!”然而,阿姆斯特朗的媽媽回答得很有趣,她說:“沒問題,那你跳吧,不過,跳到月球上去后別別忘了回來吃飯。”美國的母親隨時隨地都在鼓勵她們孩子創意。
最近,深圳樓盤銷售很火,火得人們買樓都不再去看實盤,而是走到售樓處看看沙盤模型就OK。原來是創意落地了,建筑設計師們把他們的創意最直接、形象地展示給購房者,制作一個相同顏色、按比例縮小的模型,讓人看得見、摸得著。如今,沙盤模型成了售樓處、城市規劃展上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如何讓人的創意能夠很好的發揮出來,如何讓創意更好地落地,這需要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和政策支持,需要整個產業鏈上游、下游全方位的支持。要針對這個創意產業的生存環境,從產業鏈的上游下游著手,要從人才環境、生活環境直到資本環境、政策環境等等方面進行相應的研究和配套的支持。創業不是簡單的開店辦企業,而是讓創意落地,即利用科技和知識,做一樁創意落地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