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酒漲價幾個原因:
一、糧食原料及原材料上漲。由于國家整體經濟增長加快,宏觀調控和農業政策的事實,各方面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酒水的糧食收購原料上漲,包裝材料價格上漲等,造成了酒水成本實質性上漲,這些成了推動名酒漲價借口的工業和宏觀環境因素。
二、稅收政策調整。酒水企業稅收的調整和白酒消費稅的調整對白酒市場帶來的沖擊。
三、品牌提升的需要。由于水井坊、國窖1573、五糧神、舍得等超高端酒水的崛起,價格上對老名酒的壓力造成了通過提價保值來繼續引領老牌高端名酒的形象。
四、營銷費用上升太快。由于買店模式對酒水業的沖擊造成了運作酒水終端及其他環節費用居高不下,酒水企業只有通過拉升價格體系和操作空間來應對越來越高的酒水市場操作門檻。
五、利潤的需要。由于操作費用上升,原有的利潤體系已經不適用了,難于對經銷渠道體系進行正常的市場管理,只有通過漲價拉升空間,留出市場管理費用來進行正常管控。
六、消費水平上升。
漲價后的主要名酒價格表現
茅臺出廠價超過360元,零售價突破400元大關,由于產品脫銷,提不到貨,零售價格還有明顯上升趨勢;
五糧液出廠價超過368元,零售價突破428元,有上升趨勢;
劍南春出廠價漲到163.7元,很多地方批價是172元,零售價早已過228以上;
水井坊和國窖屬于超高端,其價格更在茅五劍之上,名酒漲價后的市場基本陣勢其實名酒漲價,還主要是以茅五劍為舞臺,其他國家級酒品牌借勢而上,這已經形成了多年來的市場慣例,其他酒水的漲價對于白酒市場來講只是區域性的市場行為,引不起太大的風浪。近年來由于水井坊和國窖1573的崛起,在品牌壓力層面上推動著茅五劍進一步的交替提升,大多數地產品牌基本上在銷售即沾不上邊又“相安無事”。
名酒漲價對全國市場的影響
騰出了一定的價格真空帶。這句話是相對而言。因為,一般而言,地產酒很難在300元以上的價格上有多大的作為,所以,茅、五、水井坊、國窖等提價后留下的原有價格帶就成了“真空”比如:260元~300元之間、300元以上,200~260之間由于有劍南春的存在,地產酒往往很難有作為;
老國家名酒從價格上更進一步上升到更高的品牌形象上去,從價格體現價值的原則出發,進一步拉大了同地產酒的品牌距離;
迎合了消費水平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禮品酒的升級換代。
集中了名酒陣營對地產酒的威懾力。現在,各地的老名酒都開始在推行名酒復興,尤其是西鳳、汾酒、杜康、洋河、雙溝等,“名酒競爭力”進一步凸現;
主要對高端以上白酒陣營造成了一些影響,中檔和低檔酒的影響不是太大。盡管尖莊、火爆、沱牌、京酒等名酒系低檔酒也提價,但更多是出于企業運營和品牌戰略替代的考慮,對各地的地產低檔酒襄樊開放了更大的成長空間。
在這種強大的名酒陣營的壓力下,并不等于地產酒的末日更加逼近,相反的是,由于名酒和地產就是兩個不同的資源概念和不同的市場階段,分別有不同的市場優勢資源,面對名酒提價后,地產酒還是有很多出奇制勝甚至脫穎而出的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