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非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稱。由于白酒企業對工藝、品牌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越來越多企業的獨特釀造技藝獲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號。在國務院公布的第一和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貴州茅臺、四川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北京紅星二鍋頭、北京順鑫牛欄山、河北承德板城燒鍋酒、河北衡水老白干、河北承德山莊老酒、遼寧沈陽老龍口酒、山西朔州市梨花春、吉林通化大泉源酒、河南寶豐酒、四川宜賓五糧液、成都水井坊酒、綿竹劍南春酒、四川古藺郎酒、四川射洪沱牌酒,作為白酒行業中的代表均榜上有名。
他們有的是以“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進入非遺名錄,有的是以“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進入非遺名錄,有的是以“配制酒傳統釀造技藝 ”進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當白酒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擦出火花時,一個問題也應運而生:白酒應該如何打好“非遺”這張牌?
其實,“非遺”不僅是品牌體系當中一個技術層面的賣點,更是品牌價值與資產的有效組成部分,是有效的品牌背書。它在提升白酒文化內涵的同時,還在生產層面保護和傳承了工藝的優秀基因,并在市場層面提升和傳承了品牌的核心價值。對白酒企業來說,關鍵是如何讓“非遺”落地,如何營銷好“非遺”,以及如何發揮“非遺”的魅力?
讓“非遺”落地
由于白酒的“非遺”部分主要是其獨特的生產工藝和技藝,這些都是數百年來歷代釀造匠師智慧的結晶,很多消費者并不十分清楚,因此,需要將這些“非遺”落地。企業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體現出來,可以是傳承人的宣傳與培育,也可以是工藝和技藝的標準制訂或宣傳推廣,還可以把“非遺”產品貼標銷售。
如牛欄山在打“非遺”牌過程中就高度重視“人”的作用,積極保護和培養代表性傳承人。從2000年開始,牛欄山酒廠就組織專人尋訪釀酒老工人、老技師,對他們談話的文字資料和影像資料進行整理、建檔收藏,并加以研究分析。充分發揮身懷絕技的老藝人“傳幫帶”的作用,并于2007年8月19日舉辦了譽滿京城的“京城酒脈、百載傳承”的拜師大會,使傳承形式由歷史的民間個體身傳心授變成企業制度化的師傳模式,并最終形成一條牢固而完整的“人才傳承鏈”,從“人”的角度實現了對工藝的保護,更體現出對傳統的尊重。
營銷“非遺”
對于白酒品牌來說,需要在營銷過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程中尊重歷史、尊重傳統。因為中國白酒本身就具有悠久、豐富的歷史,在長期的歷史傳承中造就了中國白酒的精良工藝、博大內涵,而“非遺”的推出就適時強化了對其的保護。
一個白酒品牌能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必然有其漫長而曲折的經歷,這種經歷本身就是品牌的獨特魅力所在。對企業來說,要善于傳播和營銷“非遺”的魅力,要讓消費者參與和體會“非遺”的魅力,讓其成為一種實實在在的可以打動消費者的號召力。
作為白酒企業來說,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是旅游營銷,通過工業旅游的方式將“非遺”展示出來,并以此提升品牌競爭力;二是公益營銷,主要是倡導全社會對“非遺”的保護,并宣傳“非遺”,傳承“非遺”,如:可以參與“非遺”節,也可以嫁接相關文化活動等等。通過對“非遺”的營銷,讓消費者對品牌的感性認識升級為理性認識,用工藝上的傳統優勢進一步成就其品牌優勢,強化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深厚的感情基礎,進而給消費者提供更充分、更具體的購買理由。
總之,白酒的競爭已全面進入品牌競爭時代,而“非遺”增強了白酒品牌的文化內涵,建立了品牌區隔,因此,對于白酒企業來說,只有讓“非遺”落地并營銷“非遺”,方能更好地展示出品牌的魅力,提升品牌的市場號召力,以贏取更大的市場空間。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
ahwhm888@hotmail.com。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