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結果,那么,所有的理由也都沒有價值。因為,執行的目的就是要結果。所以,“結果”意識成為現代社會一種很重要的處事態度。
美國兵一個月學會德語
學過外語的人都知道記憶單詞、背誦句型是比較枯燥的腦力活動。大多數人在學生時代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外語,所以,很多人學外語都不怎么上心,學不好外語也都能找出一堆的理由。
但試想一下,如果有人拿槍威脅你,逼你學外語,又會怎樣?要知道,那時候的你是沒有任何退路和推脫的理由。
第二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隊美國士兵要被派到德國去做間諜。
領隊的長官告訴士兵們,送他們去的飛機只能在德國和俄國的邊境附近把他們空投下去,因為那時候歐洲第二戰場還沒有開辟,盟軍部隊還不能接近德國領土。
但這些士兵在出發前的一個月還都不會說德語,于是,長官嚴肅地告訴他們:“這一個月里你們要學會德語,一個月之后出發,到時候不論你們是否學會,都得去。”
結果,士兵們在一個月里日夜苦學,一個月后幾乎人人都能說一口地道的德語,甚至連口音和語調都非常像德國人。
為什么他們能這么神速地學會德語?因為士兵們都知道,如果他們的德語學不像,一旦他們跳下飛機,德國人就會立刻把他們抓起來,他們就會沒命。那時候,連說理由的機會都沒有。
盡管很多人在學外語的時候,想著“苦讀法”,想著“巧記法”,想著“速成法”,但不管怎樣都要得到一個結果——學會外語。
結果第一,理由第二。執行的本質就在于抓住結果,并實現預期結果。沒有結果,一切理由都不存在。
反過來講,如果沒有結果,那所有的理由都沒有價值,因為執行的目的就是要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