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對于施恩的三聚氰胺事件牽引出的又一起歐典案例,又再次引起了消費者的關注。當然其中更多的當然還是憤慨,憤慨什么呢?不管你貨是不是真的,但是個假洋鬼子,我花大錢買的還是個假的。
對于這樣一次事件,很多我們的營銷界、品牌界,也都在追討,什么危機公關啊,什么誠信品牌啊。本人覺得,這不是簡簡單單的冒充問題,因為冒充洋品牌僅僅是手段而已,這跟道德沒關系,關鍵是匹配。當然只要我們深度觀察,其實我們可以去深度的挖掘一些現象和本質!
我們先來看看現象:
首先,假不是施恩一家,也不是歐典、完美兩家,而是數不清的假洋鬼子在中國存在。
第二,假是因為什么原因?消費者說喜歡洋品牌,企業說是消費者心理趨勢,品牌者說是為了讓客戶更好的贏得市場。
第三,假的真不真?企業說真,因為其產品品質完全可以跟國外媲美,當然由于企業和人的不同,各自真真假假,懸乎的很。
基于這兩個現象,我們可以去好好反思:
第一:消費者為什么喜歡洋鬼子?是消費者簡簡單單的崇洋媚外?
我們善良的消費者被受過太多太多的欺騙,哪怕globrand.com是政府、媒體輿論,更別說是企業。我們用的如家電、手機、汽車,吃的如蛋糕、牛奶,住的如建材、房子等等,我們都看到了什么?我們從四面八方看到了很正面的報道,于是我們像對朋友一樣充滿信任的去花了不菲的價錢購買。結果哪一次事件的出現,不讓人寒心?貝因美為什么逆市上揚,銷售突增?因為它讓消費者看到了難得的誠信!
第二:基于太多不信任,基于太多消費者的“崇洋媚外”,我們很多好的品牌無奈的去做了“形象包裝和提升”的選擇。當然也會有很多不好的品牌也跟著去“形象包裝和提升”。于是當有事件發生時,又再次引動了“假洋鬼子”的誠信危機。
第三,基于很多企業面臨了危機,于是曾經為其規劃美好藍圖的咨詢公司,被其唾棄,也被業界詆毀!
于是這就成為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消費者得出了經驗:不管是國內品牌還是國外品牌都得小心,因為都有中國的企業作假!
企業也得出了經驗:國內品牌不好做,國外品牌屬冒充,那我到底做什么才是好呢?
咨詢公司做出評價:施恩是我們的成功案例,但由于其自身包裝及后期危機公關的原因,深感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