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席卷而來的網絡浪潮中,人們心中潛在的復古熱情、造化的奇妙將使許多歷史場景驚人地重現—— &n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bsp;
不久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2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達3.38億,寬帶網民達3.2億,占總網民數的94.3%,手機上網用戶達1.55億。
世界人口數量第一的國家擁有網民數量世界第一—3.38億網民這個數字,讓世界認識到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家正在科技驅動下煥發出全新的活力。
這場發軔于二十世紀后半期的電子科技浪潮而言,其影響的深度與廣度已遠遠不只是一場技術革命那么簡單,而是一項史無前例的滲透進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社會運動,其卷起的沖擊力超過人類歷史的任何一場革命,可以說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的一切生活模式與思維方式。它是一種最徹底最激進的除舊布新,但同時它所創造的生活方式也將是一種驚人的似是而非的復古運動。
歷史總是在似是而非中循環往復。歷史學家克羅齊曾精辟地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在這場席卷而來的網絡浪潮中,我們會發現:人們心中潛在的復古熱情、造化的奇妙曾使許多歷史場景發生驚人的重復。
首先,我們將回到一個一切資源共享的時代。在原始氏族社會,因為物質資源的極度匱乏和難以獲取,人們為了生存,必須眾志成城,一同抵御自然界的風霜雨雪,一同分享得到的食物。而在信息時代,由于其技術的特殊性,一切資源都是開放,所有的人都可以共享網上公開的資訊。
其次,人人平等的原始法則重新建立。在原始社會,社會制度尚未建立,人們沒有階級之分,所有的人在自然界面前都是平等的。電子技術的特點恰恰使e時代的階級標準與原始社會不謀而合:所有人生而平等。無論你是富可敵國,還是窮無立錐之地,只要有一臺PC ,一只MODEM,懂得基本的操作,你就會享受到那種與一切人平等對話的權利,e賦人權。 那句流傳甚廣的名言“在互聯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為無數人奉為圭臬。當然這里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這條狗必須懂得電子技術。
第三,我們開始解構穩定生活的意義。在原始時代,人們過著頻繁的遷居的生活,對居住地的認定感不強烈。處處不是家,但處處又都是家。
在網絡時代,人們對居所不再有那么強的依附感。而在高達發達的網絡社會,技術的高度發達使地球村的概念夢想成真。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喜歡,借助GOOGLE地球等軟件,我們可以輕易到達地球的任一角落,包括外層空間及深層海域的探險,并且在FACEBOOK、開心網、校內網等不同地方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詩意的棲身之地——雖然這種居所只是虛擬的居所。
現實的疆界或許壁壘森嚴,但網上無國界,天下大同。籍瀏覽器,你能跨越五湖四海、巡游五大洲。天涯就如咫尺,北半球的你能天天晚上與一個身處南半球的朋友通過一套可視系統的幫助一起身臨其境地玩橋牌。當然咫尺也可能就是天涯,誰也沒料到那個一起在遠方一個CHATROOM中與你熱熱乎乎閑聊的朋友竟然就是住在你在樓上、每天與你見面互相微笑的陌生人。
或許我們會有一個像氏族部落一樣的酋長式人物來領導我們的生活,那些站在電子技術最前沿的個人或集團等將會充當未來時代的酋長。
誰掌握了電子科技的核心技術誰就將擁有話語霸權。一切游戲規則與標準由他們制訂。人們的交易方式在未來可能發生改變,原有的貨幣媒介或許會被淘汰。我們像遠古時代一樣重返物物交換的方式,B2B不僅僅再是商家與商家的權利,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也往這方面發展——Q幣、林登幣等虛擬貨幣的出現正是適應網絡社會的發展需求。
在這一輪復古的網絡浪潮中,最讓我們困惑的或許就是如何重新定義婚姻關系。
遠古時代的聯姻最大目的是繁衍后代,婚姻方式是群婚,先是母系而后到父系,婚姻關系極為隨意且脆弱。進入現代社會,種種法律法規的出臺囿制了人們對婚姻的隨意性,也保護了婚姻鏈的堅固。
而在后現代的比特社會,電子技術使虛擬空間成為我們現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情感可以虛擬,朋友可以虛擬,國家可以虛擬,婚姻同樣可以是虛擬——網上虛擬同居以及虛擬婚姻曾經引發多少戀人與夫妻反目成仇。
許多人在現實中感情生活失敗得一塌糊涂,但卻可以在網上重樹自己的雄風。他們將自己像裝扮得花枝招展掛到網上去,然后像孔明借箭一樣,氣定神閑地等來四方八方的丘比特之箭遙遙飛來,笑談間愛情如電而至,享受一番三千寵愛于一身的痛快。網絡上的愛情法則就是我風流所以我存在——虛擬愛情之所以脆弱,是因為本來就沒有人期望它能穩固。
在傳統愛情里,兩個男女在一起可以生出三樣東西:一是愛情,二是孩子,三是無數的煩惱,而在網絡空間里,兩個男女在一起生出的只有一樣東西:膚淺的痛快。這或許就是這場復古網絡浪潮帶給愛情浪子們最膚淺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