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煙名酒店的誕生是市場渠道細分化的產物,也是流通環節中進一步提升消費水平的必然,開始源于國家的煙草專賣形式,煙酒自古都是國家專管產品,實行統籌專賣目的表明銷售的嚴肅性,其核心體現就是——品牌權威、質量,興起的勢頭很旺,一定程度是迎合了市場的需求。有一些業內專家就預測,名煙名酒店的擴張可能會削弱傳統商超的零售份額,但事實從根本上并沒有改變格局。
市場競爭從來就不是大鍋飯,一個新興的渠道過不了多久就會引起眾多的競爭者同行,煙酒店正在成為酒水企業越來越不可忽視的終端渠道。如今,名煙名酒店這種形式已經是全國開花,有的地方甚至是泛濫成災,據鄭州市酒類行業協會秘書長薛忠喜介紹,河南特別是鄭州的名煙名酒店多已經是個社會現象。目前在工商局注冊的這類店就有1.6萬家,加上沒注冊的,目前鄭州市面上有將近2萬家。其中規模以上的,約3000到5000家。
名煙名酒店數量如此龐大,幾乎與傳統的流通終端相同,這還能體現出名煙名酒店的優勢和市場定位嗎?在市場夾縫中生存,繼而頑強生長成氣候的名煙名酒店是否就能立住腳跟,在店面數量的規模效應上形成品牌提升的渠道效應,成功的切割出一份市場份額或是說創造一片屬于自己的渠道藍海?但是從目前看,這一新興的終端形式正呈現出放任自流的現象,成為市場終端中的“另類”,名煙名酒店不是終端銷售的主流,也不可能成為主流。
名煙名酒店從出現到發展,市場定位已經越來越有些模糊不清了。
名不正則言不順
中國有一句老話:名不正則言不順。名煙名酒店的官方稱謂(工商執照核準名稱)應該是副食店或是日雜經營部,名煙名酒店的叫法一般都是通俗的稱謂,準確的說是廣告招牌式的說法,關于名煙名酒的名字一般是經營者自己自封的,并沒有行業標準和法律規定。
因為,第一:眾多的名煙名酒店并不是煙廠或是酒廠在當地設立的形象店和展示店(煙廠根本就沒有這種直營渠道),如五糧液,衡水老白干,貴州茅臺等,廠家要求是單一品種的集中展示,而往往很多的名煙名酒店實際上是多品種經營,對于名煙名酒店的建面、裝修、陳列和入店品種根本就沒有一個嚴格的準入標準。第二:名煙名酒的依據是什么?是以全省著名商標品種,還是全國弛名商標為主?從目前看,店中所經營的主要是煙酒,各種價位的煙酒幾乎都會有,在渠道劃分上行業內也無一個明確的標準,是屬于二批還是零售?反正是既搞零售也做批發,雖說批發一般以團購客戶為主,又與渠道沒有沖突,零售方面消費者還不是一般消費者,大部分消費者以酒店客戶或是政府公務用途,準確一點的說法,叫“煙酒專賣店”比較好一些,只是在裝修和品種上比一般的零售終端精致一點罷了。
我的地盤我做主
品牌是什么?是具有價值內涵和得到普遍認可的。消費者對品牌需求的提升,給了名煙名酒店的市場空間,名煙名酒店更多地方像是一個殼子,里面雖然有煙有酒,但是銷售策略上各有側重,店里什么品牌都要,不管是省優、還是國優,進入名煙名酒店的品牌沒有一個標準和限制,大家知道,茅臺、五糧液、水井坊甚至還有一些洋酒,在店里基本上是擺設,這些都是為團購業務服務的,非主流品牌的利潤空間是遠遠要大于主流品牌的,真正能在店內唱主角的還是一些新品牌,或是以省級品牌為主。
不少老板不看牌子,只看外包裝,哪一個精致就主推哪個。有的店面還開設禮品專柜,添加茶葉、皮具、玉器等一些品類,有的還自主開發了當地特產。除了豐富店內品種外,更重要的是還能支撐運作中的龐大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