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炒作,喜劇大師趙本山有一個很精辟的詞:忽悠。
其實,按照正式的說法,炒作是一種造勢行為,即不惜一切手段把事情鬧大,哪怕事情本來很不起眼,甚至是子虛烏有,都能經過媒體的渲染、炒作,達到知名甚至轟動的效應。因此,商家為了促銷產品,大搞各種“擦邊球”活動,一經媒體炒作就身價倍增。其實,產品還是那個產品,但其知名度卻隨媒體炒作而聲勢日盛。
正所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盛行炒作,肯定炒作也有它的好處。比如,小企業可以利用炒作一夜成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名,大企業可利用炒作迅速占領市場,取得先機。但是,作為企業,最根本的還是誠信,是老老實實經營產品。畢竟,產品是企業的根本。
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僅憑炒作,企業仍無法取得長遠發展。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就是典型的一例。企業整天把精力花在做廣告上,卻忽視了產品質量,最后引發危機,致使多年辛辛苦苦打造的品牌轟然倒塌。
類似的企業炒作還有很多,比如,普通的保健品說成是治療癌癥的良藥,普通的白酒夸大它的醫藥價值,好像只要吃不死人,企業什么噱頭都敢玩。有意思的是,很多企業靠炒作起家,最后也因炒作倒閉。
眾所周知,營銷是一門學問,需要技巧。同時,營銷的根本是質量,是產品,沒有這個基礎,任何理念都難以成功實施。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