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旅游這個初級市場中,善借勢者生存。事實上,對于“小狗”旅游企業來說,對付大狗的攻勢,要生存無非兩條路,一是造勢,一是借勢。看過《絕代雙驕》的朋友都知道,那個移花接木的功夫十分了得,其實那也是一種比附效應,借力打力!譚小芳老師在此希望所有的中小旅游企業都能搭上成功快車,本小利大地一路走好!
眾所周知,炒作和借勢是旅游企業提升品牌知名度最快的捷徑,我們的旅游營銷人要學會借助各種廣告媒體的整合運用,從而在更廣的范圍內提升品牌知名度。譚小芳老師的“一元錢旅游”、岳麓山的“魔戒行動”等等,都是炒作和造勢的高境界和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經典案例,成本不見得多高,達到的效果卻是人盡皆知,又何樂而不為呢?“借勢營銷”看起來很美,但具體如何操作?很多營銷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下面我們具體講一講。
中國古代法家治天下,講的就是“法、術、勢”三者的結合,把借勢、造勢當作了治理天下的三大要點之一。譚小芳老師認為:不懂得借勢,或者說不愿借勢,要做出好的策劃方案是很難的。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似乎更能說明如何利用“借”字:
相傳,大英圖書館老館年久失修,在新的地方建了一個新的圖書館,新館建成后,要把老館的書搬到新館去。這本來是一個搬家公司的活兒,沒什么好策劃的,把書裝上車,拉走,擺放到新館即可。問題是按預算需要350萬英鎊,圖書館沒有這么多錢。眼看著雨季就到了,不馬上搬,這損失就大了。怎么辦?館長想了很多方案,但一籌莫展。
正當館長苦惱的時候,一個館員問館長苦惱什么?館長把情況向這個館員介紹了一下。幾天之后,館員找到館長,告訴館長他有一個解決方案,不過仍然需要150萬英鎊。館長十分高興,因為圖書館有這么多錢。“快說出來!”館長很著急。館員說:“好主意也是商品,我有一個條件。”“什么條件?”館長更著急了。
“如果把150萬英鎊全花盡了,那權當我為圖書館作貢獻了,如果有剩余,圖書館把剩余的錢給我。”“那有什么問題?350萬英鎊我都認可了,150萬英鎊以內剩余的錢給你,我馬上就能做主!”館長很堅定地說。
“那咱們簽訂個合同?”館員意識到發財的機會來了。合同簽訂了,不久實施了館員的新搬家方案。花150萬英鎊?連零頭都沒用完,就把圖書館給搬了。原來,圖書館在報紙上發出了一條驚人的消息:從即日起,大英圖書館免費、無限量向市民借閱圖書,條件是從老館借出,還到新館去。館員發財了……怎么樣,簡單吧!借力發力,問題只要想到借消費者的力,難題就迎刃而解。如果有些企業家仍然沒頭緒,那么我們就從品牌名字開始講一講借勢的話題。
國美,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這個名字并非黃氏兄弟原創,它來源于當年黃氏兄弟在北京南城珠市口盤下的一家商鋪“國美服裝”,后來,兄弟倆看旁邊人做電器挺紅火,于是將服裝店改為電器店,名字就直接改為“國美電器”。從這段淵源上講,國美這個品牌是從天而降,砸到黃俊欽和黃光裕兄弟頭上的。
國美,如果按照中國古代的閱讀順序,“國美”會被讀成“美國”(注意:一個名詞在億萬次的反復閱讀過程中,它可能會具備新的詮釋方式,這在公眾的潛意識中是必然發生的,雖然大家都沒有自覺,但是這個潛意識中對情感的影像卻已經發生了,企業家一定要注意這個現象!)。于是,一個有意思的視角就出現了,“國美”和“美國”有什么聯系呢?
美國,是全世界近兩百年來氣運最旺的國度,它的強勢是每個普通人都能感覺到的,于是公眾會對與美國有關的事物都會給予更多的正面情感,這個現象對于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是要思考的。
這時,一個人類重要的謀略思想浮出,就是做事要“借勢”。但借勢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它需要高超的智慧和深厚的福報,并且,這其中有一套隱而又隱、秘而又秘的操作手法。
一個成功事物的誕生,在現象的世界中,它一定是有一隱一顯兩套體系在發生作用的,這一隱一顯,合而成一,成為一個完整的有生命力的系統。只要是在人類的世界中,這個規律就沒有誰能例外。
我們通常關注事件的顯系統,如企業的工廠、員工、產品、營業場所,企業的資金、投資者、商業模式,它的銷售額,它的知名度,它的老板的耀眼光芒等等。
但我們都很少注意到,企業只要還存在,那么就還有一個隱系統在運作,它們在同樣發生作用,它和顯的系統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因為這個由巨大無比的潛意識構成的隱秘系統,它們是足夠創造與摧毀一切的。
如果這隱和顯兩套系統能夠融為一體,相融共生,這個企業是必定要成功的。這對創業者以及新品牌的建立而言,非常非常重要,因為初始的事物往往太微弱,更容易失敗。
而我們,現在都只關注了顯的系統,忽視了隱的系統,這和中國人當前無根的思想狀態和傳統文化的斷層,是有關系的。在人類好的文明體系中,這個思想一直被成功的文明所把握著的,只是隱的東西,當然是不能放到臺面上的,你也當然不會從史書中去發現,除非你別具只眼。并非譚小芳故弄玄虛,只因確實“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回歸話題,各位看官請看以下曲阜的案例:
在當今廣告滿天飛的時代,善借勢無疑是一把利劍,它能充分彌補廣告效應的不足,讓企業省力省錢。
“圣城”曲阜與麥加、耶路撒冷并稱世界三大圣城,曲阜是孔子的故里,儒家學說的發祥地。中國遠古時期傳說的三皇五帝有四人在此留下了足跡。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并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1988年,在巴黎集會上,世界部分諾貝爾獎獲得者發表宣言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曲阜雖然旅游資源異常豐富,但旅游配套設施相對比較薄弱。在曲阜的東邊就是泗水縣城,泗水是伏羲、虞舜的故鄉,東夷文化的搖籃,儒家學說的重要發祥地。但在國內外的名氣顯然是太小了,很多游人只知曲阜,不知泗水。去曲阜和泰山的游客很少駐足泗水。
企業培訓講師譚小芳認為:借勢給我們的啟發就是曲阜要借孔子的勢,泗水要借曲阜的勢。現狀是泗水石碑上的文字都沒有經過翻譯,這些文字連現代的中國人自己也讀不懂,更談不上對外國游客有什么吸引力。
曲阜應該有一場聲光效果具佳的表演,來表現圣人及其弟子當時的活動,以及他對中國的影響。以美麗服飾和音樂襯托的智慧,以及與戰爭和武術的反差,足以讓隔夜旅游者享受一個絕佳的夜晚。在旅游者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參觀游覽過程中,還可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演出服務,使他們感到訪問曲阜,不虛此行。筆者認為:不單單是曲阜,國內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像這樣,通過擴大旅游項目的延展性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旅游收入。
總之,“借”字絕活玩轉了不知多少個年代,跟是深得智者歡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我們這個世界中,每天、甚至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各種不同的事件,這些事件涉起因各異,表現形式各異,結果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些事件尤如大海中欣起的一個個巨浪,它總是要波及到一定的區域的,總是要使一些人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因此,也總是人們所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