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次中國名酒評比中,貴州董酒四次榜上有名,因此,董酒是中國白酒行業最資深的中國名酒之一。
但是,由于機制與體制的原因,從1995年至2007年的將近12年時間里,董酒一直在深度沉寂中走過,不但沒有發揮出老八大名酒的光輝,而且近乎走到生死存亡的關頭!
2007年,在經歷了企業改制、資本運作及一系列眼花繚亂的發展定位之后,貴州董酒開始走向振興征途。
但是,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董酒卻面臨著戰略回歸的困難,然而,只有在清晰、準確地回答這一系列根本性、戰略性問題之后,董酒才能真正走向偉大復興!
問題一:董酒是白酒,還是保健酒?
“董酒究竟是白酒,還是保健酒?”2009年春季糖酒會上,一位經銷商這樣問我。這樣的疑問讓我十分吃驚。我趕緊找到董酒的宣傳冊,并迅速在網上對董酒的產品定位與傳播策略進行了深入研究。我發現,董酒在這個比較初級的問題上出現了方向性的偏失:為了強化董酒的差異化特點,董酒在定位與傳播上都走了一條偏移白酒方向的道路,而這種偏移帶給董酒的是營銷手段與市場布局的巨大困惑!
1.白酒重品質,更重歷史。
所有白酒品牌,無論是初出茅廬的新秀,還是歷史深厚的老酒,沒有誰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敢不跟消費者說歷史,盡管行業專家也批評這種訴求很“老套”,但沒有哪一家白酒企業敢于在這個問題上挑戰消費者最普遍的認知。然而,我們卻很難從董酒的品牌定位與品質訴求上,看到系統的歷史文化訴求。
那么,董酒不斷重復的“國家保密配方”是否可以說是歷史?我覺得從技術角度看,三次保密配方具備一定的歷史價值,但遺憾的是,這個訴求點更多的表現為產品品質層面的獨特性,缺少人文性背書。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如果翻看董酒關于“國家保密”配方的特點,基本上可以看到品質特征的端倪。如:《三次列為國家機密的中國名酒》中,在訴求上提出“雙醅串蒸”“百草入曲”“ 串香鼻祖”;在《陳釀10多年的國家寶藏》文中,從消費者、投資界對董酒進行深度詮釋,訴求角度依然是品質;《國密董酒 盡享非凡》依然再打國家保密及品質香型等。董酒這種單純的品質訴求,很難帶給消費者更加高端的感受。
更讓我們感到困惑的是,在董酒訴求中,最為重要的實際上是其所強調的“130多種中草藥入曲成酒”的核心特點,這種劍走偏鋒的品質訴求,直接將資深的中國名酒品牌“白酒屬性”塑造成小品類的“保健酒屬性”,難怪敏感的河南經銷商會有這樣的疑問。
2.白酒的功能性訴求很難創造巨大差異化。
如金六福酒幾乎沒有進行什么品質訴求,照樣做到年銷售30億元的市場規模;小糊涂仙酒,一個濃香型白酒卻借力醬香酒發源地——茅臺鎮獲得巨大成功。而董酒卻偏執地在品質訴求上極盡表達。
白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十分重視對中國歷史與中國哲學的融入。每一個成功的白酒品牌在重視品質訴求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對中國傳統哲學的訴求。如五糧液塑造的“中庸和諧”的完美世界;茅臺塑造的國酒茅臺,“釀造高品位生活”。那么,董酒希望給消費者傳遞什么樣的哲學?
如果說,董酒傳遞的僅僅是“國家保密”這個概念,那么,這種國家保密肯定很難成為某種中國傳統哲學的象征,最多就是一種獵奇。
3.白酒營銷手段與其他快速消費品有很大的差異。
在產品戰略上,白酒產品構成與產業板塊有很大的關聯:考慮到董酒獨特的“董香型”特點,在產品結構上,可以開辟新的“價值型”產品體系;考慮到白酒行業結構化的品牌戰略特點,董酒很顯然需要構建品牌化產品結構體系;這一點恰好是董酒目前產品體系最為缺乏的要點,也反映了董酒對中國白酒產品結構化體系特點缺少必要的了解。
從目前董酒的產品結構來看,董酒在產品結構上還是比較像保健酒產品結構。盡管國密董酒作為高端品牌出現,董酒公司采用了度數分類的方法,但是,這種產品結構顯然很難滿足作為白酒產業市場開發戰略的需要。
在渠道戰略上,白酒產品的渠道戰略已經出現了復合型渠道戰略選擇,如針對縣級以下市場的通路渠道構建,針對深度細分市場的小眾渠道構建等等。而董酒在渠道戰略上,卻仍處于某種程度的搖擺與徘徊:既希望獲得豐厚的品牌性回報,又缺乏自己直營市場的技術性手段。顯然,董酒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基于商業模式特點的渠道戰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