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與夢想 我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父親從軍隊轉業后在鄭州鐵路局工作。母親是錫伯族。錫伯族歷史上是個游牧民族,能征善戰,其中一個分支跋涉兩萬里,大舉遷徙軍屯伊犁河谷,為保護西北邊疆立下戰功。--王石搜狐博客自我介紹,從這個介紹,能給人一種歷經的滄桑和對現實的不屈,所以,萬科成為了房地產行業的標桿和NO.1。
公眾知道王石,首先緣于萬科公司蓋的樓盤;其次由于所謂“捐款門”,去年汶川地震發生后,萬科董事長王石在其博客上表示,“萬科捐200萬元是合適的……萬科對集團內部慈善的捐款活動中,有條提示: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此言一出,立即招致網民罵聲一片,最后王石不得不通過媒體道歉和補捐收場。
再其次,是因為他于不久前,在《南方周末》創刊25周年慶祝活動上,萬科董事長王石在主辦方提供的幾個標簽中,為自己選擇了“不行賄”。在隨后的發言中,王石透露了萬科“不行賄”的底線,及其受到的廣泛質疑:一次企業家論壇上,他與一位嘉賓先后發言,“我講我不行賄,下面沒有掌聲;他講他行賄的時候,下面掌聲雷動。我坐在臺上多少有點尷尬。”所透露的萬科的底線——“不行賄”,分外刺激國人的神經,也讓人印象深刻……
王石“不行賄”此言一出,便一石激起千層浪,有褒獎的,有懷疑的,也有半信半疑的,而目前有三種聲音在我們身邊不絕于耳。
“房地產業內沒有一個不行賄的”。這是幾天前自稱房地產開發商的網友“youkor”在搜狐論壇上發帖曝出的“真相”。 該人士透露,他在做第一個房地產項目時,除了地價,還要交64項行政性收費,如果這些收費減少一半,中國的房價至少降1/3。而“為了少交或者免交某些費用,開發商必須想方設法拉關系走后門”。而拉關系走后門的費用必定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房地產行業的腐敗根本不是最嚴重的”。這與前種說法大相徑庭的觀點,出自“圈內大嘴”任志強。”,“房地產行業有沒有腐敗?有,確實有,但不嚴重”。在任總眼里,房地產領域既不存在大面積腐敗,也不存在暴利問題。
“現在的房地產界,行賄是常態,不行賄反倒成了另類”。這是著名房地產大亨王石,對現實狀況的評價。王石用的是反證法。
在新京報問王石實用主義者有時會為了利益,暫時犧牲一下理想,做一些妥協。你有過嗎?王石如是回答:“我當然有妥協,但是我有底線。社會的本身就是妥協,理想主義和妥協不矛盾。剛才說的不行賄,就是我的底線,如果我不行賄,我經營的企業生存不下去我寧肯關門,我寧肯出國當二等公民,因為這和你的人格和尊嚴有關系。創業的初期,一些人被迫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并不等于他的人格不高;但是我要說的是,往往這種被迫最后成為一種自愿,成為一種情不自禁;這種被迫發生后,再想成為理想主義者很難。
這是王石的無奈,我相信三種說法都是有道理的,那么,為什么王石講“不行賄”,會招致社會民眾反映如此之大,一個中國企業家寧愿企業生存不下關門,寧肯出國做二等公民,也不愿意“行賄“到底為什么?多少有些悲壯。
為什么本應該做企業最基礎的底線卻被如此關注,并且讓人感覺另類和孤獨?本人認為以下原因導致王石寧愿企業關門和到國外做“二等公民”也絕“不行賄”。
而一些領導在大談自己怎么行賄時,卻得到了雷鳴般的掌聲。這凸顯了中國市場環境下潛規則的大道橫行,也是市場監督體制不健全的最終結果。
二、企業家的道德底線的缺失,導致了整個商業社會的道德缺失,更多的行賄款來源于中國的消費者,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和使用成本。擾亂了社會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同時,也為腐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企業家花很多錢做企業宣傳,做社會公益,其實,沒有智慧的認識到“不行賄”就是最大的社會責任感和美譽度的傳播。
三、中國市場的不成熟,制度建設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導致很多的企業家熱衷于打“擦邊球”。我們國家在懲治腐敗受賄貪污罪的力度上很大的,但對于行賄人卻沒有等同的細則出臺,我們試想,如果沒有人愿意行賄,即使你再想貪污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