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筆者聽到太多經銷商的訴苦,但聽來聽去都是廠家的錯,很少有經銷商主動談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似乎所有的責任都是廠家的,經銷商就是個無辜的受害者。
但是,換個角度想一想,經銷商為什么會被廠家砍掉?或者說,廠家為什么要實施渠道扁平化?其實原因很簡單,廠家和經銷商一樣,都是商人。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所有商人最基本的準則。因此,當經銷商遭遇廠家的扁平化時,不妨先冷靜下來,認真想一個問題:廠家為什么過河拆橋?
據筆者觀察發現,廠家之所以對經銷商過河拆橋,大多出于以下三點:
第一,敢拆橋。
廠家有敢于拆橋的底氣和膽氣,不怕與經銷商反目。
第二,值得拆橋。
眾所周知,商人的本質是追求利益的最大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化,若是甩開經銷商,廠家自己直接做市場,或者與一個合作成本更低的經銷商簽署合同,廠家會獲得更高的利潤,當然值得拆橋。
第三,忍無可忍拆橋。
有時,面對經銷商的不配合及對廠家的抵觸,為了不破壞產品的價格體系,有效整頓和規范市場,廠家不得已,只得把經銷商砍掉。
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經銷商在區域內或是行業內很有影響力,并具備一定的傳播能力,廠家還敢拆“這座橋”嗎?
前面筆者提過,廠家拆橋也是為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說,廠家在拆橋之前是分析過利弊的。
其實,在商業領域,沒有在技術層面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成本的區別。
廠家之所以找經銷商合作,主要是因為通過經銷商做市場的成本會更低,一旦廠家發現,通過經銷商做市場的成本開始上升,或是相對產出利潤下滑時,必然會考慮更換經銷商,或是廠家自己直接經營。
實際上,經銷商和廠家之間既是敵人也是朋友,衡量標準無非一個“利”字。因此,經銷商如果能遵守規矩與廠家合作,并適時地幫廠家分憂解難,筆者相信,最終的結果必將是“雙贏”的。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