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就沒有品牌,自然也就沒有品牌文化。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品牌就是人才牌,是人的思想與品德的匯聚。品牌文化則是品牌的“人化”,是品牌經營者和全體員工衷心認同和共同擁有的價值觀念。良好的品牌文化能夠為人才提供一種奮發向上的心理環境,優秀的人才則能豐富和提升品牌文化的內涵。在二者的關系中,品牌文化是人才智慧的光華,人才是品牌文化的源泉。從成功品牌文化的分析中看,他們無不重視人的價值。惠普明確提出“以真誠、公正的態度服務于公司的每一個權力人”的思想,這與IBM的“讓公司的每一個成員的尊嚴和權力都得到尊重,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費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務”有異曲同工之處。沃爾瑪以和氣生財的品牌文化和經營理念聞名全球,讓這種精神傳遍世界各地的則是沃爾瑪的員工。無論任何客戶,只要進入任何一家沃爾瑪分店,接待員、售貨員、收款員都會笑容可掬地主動向客戶致意。人們進入其店中,處處都有賓至如歸的家庭溫馨感。精于經營之道和心理學的售貨員能從顧客的儀表和神態中初步判斷出他們的購物意圖,從而進行耐心解釋和誘導。從你進門到出門,沃爾瑪員工的微笑都會一直伴隨著你,讓你倍感親切、愉快、溫馨和愜意。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都十分愿意“慷慨解囊”。這里的員工不僅把顧客當作消費者,也把顧客當作朋友,與之建立友好感情。由于這些員工身上所散發出來的精神,不但托起品牌文化,而且還以這種文化去影響一批又一批顧客,使他們也融入這種文化氛圍之中。
真正的人才最難獲得,也最易流失。誰擁有高素質的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勝。美國著名女企業家瑪麗凱•阿什曾說過:“公司和員工是一個整體,你研究任何一家大公司都會發現,使該公司超過別的公司的是該公司的人才。”人才成就了企業,創造了品牌文化。善于發現人才,精心培育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對品牌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只有他們的支撐,才能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品牌文化。IBM公司稱人才是“斗士”,有人描述這家公司“不像個大企業,而像個由實驗室、小房間連起來的松散網狀組織,上面擠滿了狂熱發明家和大膽創業家”。美的公司將人才資源當作企業的第一資源,當作企業發展壯大的決定性因素,提出了“寧愿放棄10萬元銷售收入,絕不放過一個有用之才”。他們把“觀念留人,環境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以及“招得進、培得出、用得上、留得住”作為人力資源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宗旨,以引進人才、使用人才、提高人才素質作為推動品牌發展的突破口,為創建獨具特色的品牌文化集聚了寶貴的智力資源。
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各國都把人力資源當作最寶貴的財富,作為實現組織目標的第一資源。美國長期以來穩居世界頭號強國的位置,其經濟競爭力也在排行榜上穩居榜首。究其原因,重視教育,重視人才,重視人才資源的開發是其中的關鍵一環。“二戰”后的20年間,美國接受的各國高科技人才達40多萬名,至今仍以每年1萬名的速度遞增。在美國各大學深造的外國留學生有30多萬人,其中25%在成為科學家或工程師后定居美國,納入美國的“人才庫”。據美國科學基金會的調查,在美國50%以上的高科技公司中,外籍科學家和工程師占公司科技人員總數的90%。在美國加州硅谷工作的高級工程師和科研人員有33%以上是外國人,從事高級科研工作的工程學博士后中,66%是外國人。“二戰”中的兩個戰敗國——日本和德國,其資金、設備和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大量的財富都在戰爭中喪失殆盡。為什么它們能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雙雙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原因很簡單,受到良好教育和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人才并未喪失多少,保留了人才的“元氣”,這是它們能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