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企業為了能在短期內提升知名度,可以說是不擇手段、不計后果地進行炒作。
誠然,在商業社會里,企業不會炒作是萬萬不能的,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炒作更不是萬能的。因為炒作只是一種吸引注意、促進銷售、豐富品牌形象的手段,它無法在產品品質、服務質量和企業內部管理上提供實在的幫助。
當年,秦池曾因奪得央視廣告標王而一度紅遍全國,并出現了產品供不應求的火爆場面,但由于其沒有足夠的生產能力,致使一篇《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兌的》系列新聞報道輕易地將秦池擊倒。
眾所周知,南德的牟其中可謂是造名高手,先后提出“一度”理論、“平穩分蘗”理論、“智慧文化”理論,甚至提出投資建設北方香港,炸開喜馬拉雅山,投資控股“國際衛星-8號”等等,使南德一度“光芒奪目”。但可悲的是,除了“罐頭換飛機”外,南德還做過什么盈利項目就不得而知了。結果是企業關門,總裁入獄。
因此,從長遠發展來講,企業僅靠造名肯定是不夠的。因為造名會導致過大的市場預期,當企業不能提供與名氣相稱的產品和服務時,就無法產生持久的市場忠誠度;當企業出現信譽風險時,消費者會產生上當受騙的感覺。此時,企業也就無法在市場上立足了。
所以,企業在炒作的過程中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被商業炒作制造出的表面輝煌所迷惑,進而使自己的商業思維簡單化,一味追求新聞效應。
與此同時,企業還應注意揚長避短。在通過炒作獲取巨大關注后,將這種關注內化為對企業品牌、價值觀以及企業精神的認可,實現從知名度到美譽度的轉化,這才是炒作的終極目的。
酷咔咔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不錯。酷咔咔以個性飾品第一品牌殺入市場后,引起了大眾媒體的廣泛關注。之后,酷咔咔又推出“飾品秋收令”和“加盟火眼”,用獨特的招商方式,再度引起轟動。其中,“加盟火眼”不但引起了加盟商和媒體的關注,而且引起了不少飾品企業和行業協會的不滿。
盡管酷咔咔在殺入飾品市場后的頻繁活動,也不乏有造名之嫌,但酷咔咔卻做了實事,推出“加盟火眼”促進了飾品行業的良性發展。同時,酷咔咔在產品質量管理、售后服務、企業內部管理等方面的出色表現,也讓人看到酷咔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咔不只是在造名。
筆者認為,炒作確實是企業創業時的最好方法,同時,任何公關活動的開始,最初也都離不開新聞炒作。但企業也必須清楚地知道,炒作是把雙刃劍,適度炒作可以迅速提升企業知名度,而過度炒作或者惡意炒作則會傷到自己。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