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一些調查資料表明,流通渠道的兩端(即始端和終端)對批發商的依賴越來越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生產商對批發商的依存度越來越高。生產商愿意借助批發商廣而深的分銷網絡,幫助其產品擴大銷售。
二是零售商越來越樂意方便快捷地從批發商那里購進齊全、低廉、優質的產品。
這一趨勢表明,批發商既是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的需要,更是流通規模化、現代化、高效化的需要。
那么,現實中的批發商又是什么情況呢?
有報道顯示,90%的批發商是“坐商”。如購貨時,生產商“賣什么”,批發商就“買什么”,少了一種比較,少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了一種選擇;而銷售時,則是客戶“買什么”,自己就“賣什么”,少了一種宣傳,少了一種推介。
如此一來,就容易導致好賣的沒有購進來,難賣的又沒銷出去。
面對日益激烈的渠道競爭,批發商在渠道據點上所扮演的承上啟下的角色毋庸置疑,但問題是,自從國有商業批發主渠道解體之后,獨立的批發商(個體和私營)真的無力擔負起“批發”的功能嗎?其實不然。
筆者在接觸批發商中的佼佼者時,總結和梳理了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是意識升級。
常聽廠家的人說,某代理商經營意識跟不上,或者品牌意識不夠強。
對此,筆者認為,要成為品牌商,一定要經常給自己洗腦,不斷學習新的經營理念,起碼要跟上廠家的經營發展步伐,并及時執行廠家的品牌戰略,以免因為意識、思路問題而被廠家淘汰。
其次,是營銷升級。
在營銷方面,筆者的建議是——變坐商為行商。以往的批發商,只要坐在店門口收錢發貨就行了;而如今的品牌商,則需要組建一個營銷團隊,一個個地區去拜訪、開發客戶。同時,還要有幫助客戶選址、開業、促銷等一系列售后服務。
最后,是管理升級。
做品牌更多是體現在管理水準,而管理是門高深的學問。盡管大多數批發商都是從家族式管理起步的,但進入品牌年代之后,品牌商必須在引入先進管理模式的同時,拋棄傳統的管理模式,并建立現代化的制度規范。
歡迎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13733187876。(
與我聯系時,請說明您是在《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看到這篇文章的。)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