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奪央視“標王”,當時的秦池酒廠廠長王卓勝(右一)和銷售負責人姬長孔(右二)成為媒體追蹤的熱點人物。 秦池東山再起,是一件讓人激動的事情。筆者一想到這其中的挑戰,就感覺會是一場“刺激”的較量。這場企業與市場的較量,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策劃力量與消費者心智的較量。
秦池是怎樣倒下去的?圈內無人不知。這個經典的案例,屢屢被人拿來作為反面教材,警醒那些懵懂的經營者不要低估公關的力量,要隨時做好迎接危機的準備,要懂得在消費者那里留下回旋的余地。
說一個謊言,就要用一千個謊言來彌補,但仍舊不會圓滿。
秦池說謊了,它在消費者的認知里撒下了萬劫不復的彌天大謊,媒體都在說它的產能跟不上銷量,于是,“勾兌”成了無可遁形的罪魁禍首,自以為是公開的秘密毋須多言,卻不曾想,消費者這一次真的都成了“傻瓜”,于是,滅頂之災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而“壞事傳千里”的真言,更是讓聲名狼藉的秦池遠播千里。
那么,10年之后,秦池在消費者心目中是什么?騙子?罪人?不幸者?無辜者?
其實,筆者認為,秦池應該視自己為“忍者”,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十年茹苦的沉寂,如今要再出岐山,恐怕塵世間的凡夫俗子們都會聞風遠避。
拋開白酒消費者的需求與習慣不講,單是一個沒落品牌的重生就不只是幾則廣告所能挽回的?;蛘哒f,秦池的崛起不應該是從廣告開始,它此次復出的成本應該比任何一個新品牌所需的代價都要高,因為它不可避免地要收拾好之前千絲萬縷的“孽債”。
這樣一個曾經名噪一時的大品牌,總會難免割舍不下它昔日的輝煌,但是,再濃密的陰云也會有陽光透射的絲縷希望,或許就在面對身前陰影的時候,轉身后就是滿地的陽光。但秦池的轉身,注定不會是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華麗的開場。
正如某些名人典故的演繹:兒時總會有種種不羈與劣跡,直到有一天,老師家長真的無法再原諒,想改過自新也很難再有實施的機會。于是,用功學習,可成績還是不見有起色,老師父母依舊是冷眼相待,畢竟已經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壞學生,再用功也會被認為是裝模作樣的掩飾。
直到高中復讀后考進一所不錯的大學,才真正體會到“好學生”的優勢,家人也才知道我是真的“洗心革面”,終于對得起父母了。過則改之,善莫大焉!大過還是要拿真正的實際效果才能證明自己的決心與改變。
從某種程度上說,消費者就是企業和產品的衣食父母,他們不去花錢,企業就不能賺錢??伞案改浮睂Α昂⒆印笔?,絕望了,不給錢花了。因此,必須拿成績說話。那么,秦池的成績是什么?
當然,別無二樣,任何產品都一樣——品質!尤其是常喝酒、能喝酒、會喝酒的人,一品就知道。“五種糧食,六味補品”,而且很多情況下,他們都充當著意見領袖的作用,曾經的大品牌再一次現身江湖,自然不能跌了身價,要爭取到這些高端領袖們的二度信賴,酒質是最根本的根本!
秦池自己有沒有信心把握好酒品這一關,確實跟人品有著不可割裂的關系。在酒品過關之后,才是營銷層面的示意。如何讓消費者鼓起勇氣,喝上故面重逢的秦池酒?如何告訴消費者自己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有久遠的歷史情懷?有精湛的釀酒工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