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到黃山看自然,北到亳州看人文。”
地處安徽北部的亳州城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道家文化、中醫藥文化和酒文化的發源地,老子、莊子、曹操、華佗、張良都是這塊蘊才積盛之地的驕子。因其在中藥體系的特殊貢獻而有了“藥都”的美名,如今,更是因為其“藥、酒、文化” 三大板塊的建設再次吸引了人們關注的目光。
養生亳州的“酒生意”
亳州釀酒歷史悠久,素有“酒鄉”之譽,其釀酒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哲學家老子曾在亳州地區的高爐開坊釀酒。
其后,魏武帝曹操也在高爐冶煉兵器,并征召天下釀酒名師開坊燒酒。亳州酒鄉之名遂不脛而走,名揚天下。亳州白酒生產在安徽省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年生產量約占安徽省的30%左右。
2010年2月1日,亳州市政府和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合肥古井假日酒店召開了“中華藥都·養生亳州”行動計劃暨中醫藥成果新聞發布會。
“中華藥都·養生亳州”行動計劃實施一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產業規劃、中藥科技、產品制造、招商引資、基礎建設、中醫診療、養生文化推介、節慶會展等方面有力彰顯了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
亳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牛弩韜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挖掘文化內涵、突出產業特色、發揮資源優勢,亳州正在全力實施《中華藥都·養生亳州三年行動計劃》,規劃建設“藥、酒、文化”三大板塊,構建“中藥產業體系、養生文化旅游產業體系、中醫醫療保健服務體系”三大體系,推進30項重點工作,力爭用三年時間,初步把亳州打造成特色鮮明、文化厚重、產業發達的養生之都、健康之城。
據資料統計,目前,亳州市共有大小白酒企業130余家,2008年實現產值4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8.8%,利稅8.5億元,占全市的22.4%。
事實上,一直以來,白酒產業就是安徽省亳州市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但是,近年來由于企業自身及外部市場等方面的原因產值增速緩慢,低于亳州市工業總產值增速13個百分點。
同時,亳州白酒企業數量眾多,但是規模普遍偏小,產業集中度低,產品結構不合理,酒產業與現代中藥產業結合不夠,沒有開發出一個與中藥有關的保健白酒知名品牌,產業配套不健全等等因素,嚴重制約白酒產業的良性發展。
為此,2009年,亳州市政府出臺了2009年至2011年的《白酒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討論稿)》。規劃目標為,白酒產銷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到2011年,白酒產量達到30萬千升,其中保健白酒3萬千升,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另外,品牌得到進一步提升。到2011年,省名優品牌達到20個,中國馳名商標3個—5個;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增長方式明顯轉變,培育年銷售收入30億元企業1家(古井集團),15億元企業1家(雙輪集團),億元以上企業10家。
“雙核”帶動產業集群化
白酒產業已發展成為亳州經濟的支柱產業,且被列為亳州市“十一五”期間重點扶持的六大產業集群之一。
亳州酒產業的群體性效應已經凸顯,但是還遠遠沒有形成所謂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的集群化發展。從規劃看出,亳州將以古井鎮、雙輪鎮為中心,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以產業鏈和技術鏈為紐帶,引導白酒企業向園區集聚,引導資金、人才、科技服務體系向園區集聚,引導酒類包裝印刷、玻璃制造、瓶蓋等配套工業向園區集聚。亳州市還把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業整體水平,作為振興白酒產業的主要任務,努力使中高檔白酒份額達到70%以上,在做大第一梯隊的同時培養第二梯隊,整合規模以下中小企業,加快企業改制重組。
在企業的技術攻關上,依托古井集團、雙輪集團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積極組織申報和組建國家級企業技術認定中心,支持安徽金不換白酒、難得糊涂酒業以及店小二酒業組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以古井集團和雙輪集團等骨干企業為主體,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合作,組建白酒技術創新和科技研發公共服務平臺。
此外,亳州還將利用在醫藥領域的技術優勢,開發中藥養生白酒。利用亳州中華藥都優勢,融合藥與酒文化,主打養生亳州品牌,大力倡導健康飲酒、文明飲酒,依托優勢企業,重點開發集口感、時尚與保健作用為一體的中藥養生白酒。
規劃提出,將積極扶持古井集團、雙輪集團、金不換白酒集團、華佗國藥、滬譙飲片、方敏藥業等企業,拓展保健酒市場,打造知名保健酒品牌。到2011年,爭取培育3個—5個銷售過億元的保健白酒企業,創建5個—10個保健白酒省級名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