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釀酒行業的微博應用則時間更短,一些酒類企業,尤其是白酒企業在進行微博營銷和傳播時仍局限于宣傳企業文化、提供新聞或者
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發布促銷信息等等。隨著新的微博形式的出現和谷歌+等新型社交網絡的發展,酒業微博營銷和傳播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李積鑫告訴記者,目前,微博營銷和傳播已經廣泛地應用起來,世界500強的企業都涉水微博就說明了這一特點,而從目前來看,微博營銷和傳播已經出現了15種模型:品牌及產品曝光、微活動、微柜臺、微服務、互動精準廣告、CRM、微調研、微口碑、微招聘、微搜索、微植入、微輿情、危機公關、O2O整合聯動、2.0產品開發等內容,而官方微博主要有四種定位品牌微博、產品微博、銷售目的微博、客戶服務微博,諸多模型和定位提醒酒類企業在應用微博時應該多元化,而不能簡單的成為企業的傳聲筒。
對此,刁廣浩也認為,企業微博要在內容上多元化,以此適應不同的人群,尤其是創業期的企業,既要發布企業新聞,又要發布促銷信息,還要關注社會熱點,從而體現企業的多元性,吸引更多的粉絲。
據了解,法國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CIVB)發布了一款名為“智能波爾多(SMART BORDEAUX)”的手機軟件,供消費者查閱和檢索波爾多葡萄酒信息。未來,這類應用程序將逐漸在微博中應用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業內人士雖然看重微博營銷和傳播的作用,但也都認為微博并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的營銷和傳播方式,此外,開展微博營銷還應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丁敬波告訴記者,對于釀酒行業,微博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媒體進行營銷和傳播,微博只能是一個有益補充,各種營銷和傳播方式之間很難說誰強誰弱,而且企業要注意酒類產品特性對微博營銷的制約,例如白酒在網絡營銷方面還處于培育階段,就不能急于在微博上實行營銷,短期要致力于做品牌傳播。
宜賓學院宜賓酒產業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五林則表示,由于微博刷新非常快,企業發布的營銷或者傳播信息轉瞬即逝,容易被忽視,效果并不能立竿見影,而且酒類等實物產品在銷售中依賴感官體驗,再加上受到物流限制、假貨干擾等現象,單純的文字傳播并不能很大程度地推動營銷,因此,企業不能對微博營銷和傳播抱過大希望,反而應該先解決好假貨等問題。
于斐也認為,快消品、化妝品等行業已經開始摸索微博營銷,而酒行業等才剛剛開始,從目前來看,還沒有一個成型的方向。總體上,目前微博對企業的作用主要是傳播,真正實現有效營銷還為時尚早。不過,隨著微博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未來其營銷作用會逐漸加強,酒類企業應該及早著手,積極主動地探尋多元化微博營銷和傳播之路。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中國酒業新聞網。
編輯: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