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2006年是近十年來投資葡萄酒回報最好的一年,最高投資回報率達到了90%。1998年份的拉菲 (ChateauLafite-Rothshild),2006年初時的單瓶售價僅為103英鎊,而在年底已經上漲到198英鎊。從長期來看,投資葡萄酒 的回報率也十分可觀。羅馬-波士頓咨詢公司(Roman-Boston Consulting Group)總裁麥海士·庫瑪爾(Mahesh Kumar)于2005年寫了一本有關葡萄酒投資的書,在投資界名噪一時。他建立了一個“佳釀指數”(FineWineIndex),根據該指數,從1982年至2002年投資葡萄酒的年均回報率達到了12.3%,而同期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FTSE100)的回報率為9.2%。
英國頂級紅酒信托投資公司PremierCru的數據也顯示,投資葡萄酒的年復合投資回報率基本維持在8-12%的水平。
另外,許多歐美人士投資葡萄酒是出于平衡投資組合風險的考慮。包括庫瑪爾在內的眾多專家學者研究發現,葡萄酒市場與金融市場之間不存在相關性,或者說 相關性極小。與股票、基金以及債券等金融產品相比,頂級葡萄酒價格受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非常小,更何況它們還具有可消費、易攜帶、免稅等優勢。隨著投資人 越來越重視投資的多元化,升值穩定、風險較小的葡萄酒投資成為了幫助他們分散風險的另類投資之一。
以酒“養”酒:投資與愛好的結合
不管是純以獲利為目的的葡萄酒投資,還是把愛好與投資結合在一起,個人投資葡萄酒的難度顯而易見。首先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從酒的成色到歷史樣樣 精通。其次,葡萄酒流動性比較低,很難找到買賣對象。更為重要的是,葡萄酒的儲藏條件比較嚴格,對溫度、濕度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很難找到地方來儲藏。因此,專業化的葡萄酒投資服務機構應運而生,從品酒、挑酒到藏酒和投資管理,投資顧問提供一條龍服務。
除了類似PremierCru之類的專業紅酒信托公司之外,私人銀行也涉足其中,法國巴黎私人銀行(BNPParibas)和法國興業私人銀行 (SGPrivate Bank)就提供類似的葡萄酒服務項目。與專業機構類似,私人銀行提供的葡萄酒投資服務十分個性化,銀行會根據客戶的喜好協助他們 挑選和采購葡萄酒,并且代客戶保管,直到客戶要享用或出售為止。目前Premier Cru公司的入門級葡萄酒投資組合折合人民幣約22500元,或者每 月投資1500元。不過,多數專家認為,葡萄酒投資的入門級別約合15萬元,而要想建立一個完整的酒單則需要近40萬元的投入,才能平衡不同產地、不同酒 莊、不同年份酒之間的風險。
一些真正的愛酒人士,則選擇親自挑選和購買,然后把葡萄酒存放在當地的專業酒庫或酒莊。很多香港的愛酒人士就會親自前往歐洲采購,將酒存放在英國有信 譽的海關酒窖,待與友人到歐洲旅游時一起品嘗美酒,而酒庫管理費支出則可由出售部分藏酒的收益來貼補。存放在海關酒窖中的酒不僅免收17.5%增值稅和大 約300元/箱的關稅,而且良好的保存記錄,以及專業人員的幫助保證了葡萄酒再次出售時的價格。酒饕們往往覺得葡萄酒的真正意義就是拿來品,而不是在拍賣 場進進出出。不過,葡萄酒也正是通過這樣的形式展現著它們自身的價值。
新興市場的興起與傳統市場的成熟
倫敦國際釀酒商交易所成立的Liv-Ex100指數被譽為釀酒市場的晴雨表,指數成員包括波爾多、勃艮地、香檳(Champagnes)等法國城市和 意大利出產的名牌葡萄酒。從1983年的7.67點到2006年12月31日的171.23點,該指數反映了近年來頂級葡萄酒價格穩步上揚的趨勢。
Liv-Ex的創立人詹姆斯·邁爾斯(James Miles)表示,葡萄酒交易價格上漲得益于全球經濟增長,“優質葡萄酒是財富積累的象征,尤其是 近幾年隨著經濟好轉,很多新興市場也開始出現,俄羅斯、印度及中國的需求大大支持了紅酒市場交易。”隨著亞太地區新富階層的興起,財富的增加既提升了對理財的需求也提高了對品味的要求,而投資頂級葡萄酒恰恰同時滿足了這兩個要求,所以越來越受到追捧。亞洲地區最早的買家來自泰國,后來中國臺灣、新加坡、香 港和中國內地買家陸續進場。旺盛的需求既托高了頂級葡萄酒的價格,也催生出新的葡萄酒釀造國。
除了傳統的法國與意大利以外,澳大利亞葡萄酒也逐步出現在頂級佳釀的舞臺上,其本土品牌Three Rivers出產的希拉酒(Shiraz)在1999年至2001年間,每瓶售價由60美元上漲至1000美元。2003年成立的經紀公司澳大利亞葡萄酒價格指數(Australian
WineIndex)看準亞洲市場,將總部由悉尼遷至新加坡,并在上海和香港均成立了分支機構。據公司總裁透露,新加坡與香港是目前澳大利亞頂級葡萄酒的主要市場。同時,客戶當中有20%完全不喝葡萄酒,純粹看中葡萄酒的投資價值,30%偶爾會喝酒,50%是葡萄酒迷。可見投資頂級葡萄酒并不是愛酒人士的 專利。
在新興市場興起的同時,以葡萄酒交易中心—英國為代表的傳統市場也經歷著一系列的變化。2006年3月,倫敦國際釀酒商交易所宣布其Liv- Ex100指數登錄Bloomberg,與各主要投資指數并列。2006年4月,英國政府批準了投資人將葡萄酒納入個人養老金投資計劃(SIPPS),在 托高了價格的同時,也提高了葡萄酒作為投資商品的流動性,促進葡萄酒投資逐漸脫離邊緣投資的行列。
對此,庫瑪爾認為,葡萄酒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對沖投資工具。雖然目前葡萄酒投資依然是一個小眾市場,但隨著新政策的出臺以及新興市場的迅猛發展,5年后 葡萄酒投資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并且目前一些描述葡萄酒價格的指數,如濾酒器指數(DecanterIndex)、波爾多指數 (BordeauxIndex)等會逐漸成為一些葡萄酒基金跟蹤的目標。事實上,近年來葡萄酒基金越來越多。自2004年12月英國將葡萄酒納入個人養老 金投資計劃的議案提出后,多家機構就開始醞釀推出不同類型的葡萄酒基金,佳釀基金就是在2006年8月21日新推出的,盡管時間不長但目前的累計漲幅也達 到了7.9%。
針對葡萄酒投資的熱潮和基金的不斷推出,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所長凱文·哈西特 (Kevin Hassett)指出,新基金的不斷入場雖然一方面提高了葡萄酒作為投資商品的地位,但同時也會影響未來投資葡萄酒的回報率。因為隨著葡萄 酒的投資價值得到認可,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藏酒而非飲酒,使稀缺性受到影響。因此,未來葡萄酒投資的回報率或許會略低于目前的市場水平。
另外,盡管發展迅速,但葡萄酒市場與股票等成熟市場相比還缺乏有效的政策規范。因此,投資者無論是買酒還是賣酒時都需謹慎挑選交易對象,選擇可靠的中 介機構,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并且,與股票等資產的特性一致,葡萄酒價格也是有起有落的。但樂觀地看,投資葡萄酒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一旦投資失敗,起 碼還可以喝掉,不至于像買到假古董一文不值,或是面對一堆無用的票據而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