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融資“增胖”新增信貸
1月份的貨幣信貸數據中,與1.62萬億元新增信貸同樣“雷人”的還有當月票據融資增加6239億元,占“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額的約42%,這一比例顯然要高于以往的經驗數據,是當月新增貸款額創出天量的“推手”之一。
中國證券報記者搜集的一些觀點認為,天量票據融資中存在虛增成分。從原因來看,對銀行來說,票據融資存在流動性好、風險低的特點,可以同時起到增加信貸量、賺取利差、控制風險的作用,對企業來說,票據融資利率大幅低于同期限的銀行貸款利率,可以節省融資成本,而且低于同期限的銀行存款利率,可以從中套利。銀行與企業的“你情我愿”共同造就了票據融資額的暴增。
統計數據支持了票據融資虛增的判斷。一是央行在新聞稿中特別指出,雖然1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存款減少919億元,但其中企業存款增加759億元,同比多增2586億元(去年同期下降1827億元);二是新增信貸推高M2增速的同時,M1同比增速卻創出新低,表明新增信貸轉化為M1的比重較低。綜合這兩點,一個合理的解釋便是,企業將通過票據融資獲得的信貸資金轉為定期存款。由此可以推論出,部分票據融資并沒有進入實體經濟,仍然停留在金融體系內。
在某種程度上說,票據融資暴增只是一個數字游戲,如果再考慮到不少新增信貸尤其是中長期信貸是投向財政政策項目,信貸井噴也只是表面繁榮。
股市“短多長空”
今年以來,A股市場上演“小牛”行情,新增信貸的超預期增長是主要推動力。同期,市場資金面也呈現極度寬松狀態,短期端貨幣市場利率創出歷史新低。有分析人士判斷,流動性寬松除了改善預期、增強信心外,不排除部分信貸資金直接流入股市。
票據融資在推高新增信貸額的同時,也增加了未來信貸增長的不確定性。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票據融資的異常增長已經引起了管理層的重視,相關風險將逐漸顯現,票據融資的高速增長不會持續太久。除了票據融資業務開展將會放緩以外,此前兩個月開展的票據融資到期后若不能進行“再融資”,可能會造成信貸數據的跳水。
多數分析師判斷,如果信貸政策不發生逆轉,基于當前信貸市場的現狀以及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分析,今年信貸增長將肯定呈現“前高后低”的局面,而且票據融資的增加會使得“前高后低”的所謂拐點提前出現。
對股市而言,分析師認為,天量信貸數據將成為目前市場多頭情緒的“溫床”,支持市場進一步反彈。但同時,天量數據也會引發市場的擔憂,如信貸高增長的不可持續性、信貸資金從市場中撤出等等。
對債市而言,分析師認為,新增信貸井噴并沒有顯著影響到債券市場的資金面,回購利率還是在底部區域徘徊,從趨勢上看,新增信貸對債市的負面影響可能已經過去,未來隨著信貸增速的下滑,充裕資金對債市的正面影響將會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