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與本輪超強的“牛頭”行情相比,如此驚人的快速調整,也同樣令人出乎預料,并顯露了市場的三大分歧。
經濟形勢判斷分歧
眾所周知,引發本次行情的最大契機是包括4萬億政府投資在內的一系列刺激經濟計劃。正因為政府快速,準確,有效的調控,極大地增強了人們對我國經濟抵抗全球金融海嘯的信心,形成了中國經濟應該最早實現復蘇和振興的預期。
實際上,在一系列振興經濟政策刺激下,中國各種宏觀經濟數據開始顯露解凍跡象。有關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速為2002年以來之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了13.8%;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升至45.3,連續兩月反彈;1月份全國轎車銷量出現爆發式增長……
然而,從剛剛公布的一月份CPI和PPI等重要數據看,依然還找不到宏觀經濟見底的充足證據。加上以美國、日本、歐盟為代表的三大經濟體的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特別是作為金融海嘯中心的美國,2月紐約聯邦儲備消費制造業指數降至紀錄低點,使得原本已經擔心新的美國經濟刺激計劃可能無法很快修復受損經濟的投資者進一步憂慮經濟衰退加劇。由此,也有人依然對國內經濟形勢的扭轉心存疑慮。
市場流動性分歧
如果說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是引發本輪行情的強大外力,那么空前充沛的流動性是推動本輪行情的內在動力。即使是在實體經濟還沒有實質性復蘇的情況下,目前股市的表現更是來源資金增量的推動。
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1月份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達1.62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但M1卻下行,而從構成上看,銀行信貸的票據融資占比高企。如果票據信貸增加,說明現金以另一種我們看不見的方式流入經濟體,進行巨大的套利活動。
但也有觀點認為,盡管1月份廣義貨幣與信貸雙雙大增,但不能對流動性狀況盲目樂觀。因為,M2與M1增速出現超過12個百分點的“剪刀差”,為歷史最高。
這表明貨幣更多是以定期存款等形式被居民、企業、財政通過銀行進行“窖藏”。未來流動性將面臨的更大問題是,基礎貨幣投放可能在下半年減少,實際貨幣流通速度也正在放慢,寬松的資金面也許難以為繼。
多空力量的分歧
隨著本輪行情的不斷上行和升級,巨大的財富效應極大的吸引了各方投資者紛紛進場。
有統計數據顯示,社?;?、QFII、基金三類機構上月總共新增開戶高達34戶,三大主力跑步入場。同時,券商集合理財擴容,今年不到兩個月,券商集合理財的“新丁營”便已增至15只,基本趕上了2008年間成立的集合理財總數16只產品的紀錄,接近2007年全年新成立產品總數的2倍。另外,上周股票開戶數暴增至42.7萬戶,投資者的入市意愿空前高漲。
就在各路資金蜂擁入市之際,前期進場的獲利資金開始趁勢兌現。如春節后走勢明顯強于大盤的樂凱膠卷、塔牌集團、中兵光電等無不呈現率先調整的態勢,前期領漲個股轉身領跌,意味著前期隨著大盤暴漲而獲利頗豐的資金在立場上已悄悄發生了轉變。
總之,雖然股指自1664點以來的回升僅為40%,但股價自低點實現翻番,甚至創6000點新高的個股并不少,尤其是在節后的加速上揚中,市場已積累了巨大的獲利盤,大盤的調整是對前期大漲的消化過程,也是各種觀點分歧集體迸發洗禮的體現。股指連續兩天調整跌幅已達7%,多空雙方的分歧得到了充分釋放,最終將回到同一個起跑線,并有望形成推動市場的新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