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金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認真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是央行在2月23日晚發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的。也正如該份報告所言,去年全年我國貨幣信貸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足,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有力支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眾所周知,去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一件件大事接踵而來,尤其是世界經濟受到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形勢復雜多變,高度的不確定性使各國政策制定者面臨歷史罕見的巨大挑戰。中國置身其中,同樣不可回避。
為了確保經濟增長和穩定市場信心,我國宏觀調控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中國人民銀行及時調整了貨幣政策的方向、重點和力度。去年11月份,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央行實行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工具,采取一系列靈活、有力的措施,及時釋放確保經濟增長和穩定市場信心的信號。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劇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的負面影響,去年9月以來,央行五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四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明確取消對金融機構信貸規劃的硬約束,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分供應,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積極配合國家擴大內需等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力度。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去年可謂是大起大落。上半年,物價水平比較高,下半年,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需求收縮。在這種經濟形勢下,央行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前瞻性地及時對貨幣政策操作方向、力度進行調整,對各種貨幣政策工具進行了比較有效的組合。應該說,較好地完成了金融宏觀調控的任務。”
“在全球性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沖擊明顯加劇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明顯收縮,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城鎮失業人員增多,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明顯加大。”對于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作出這樣的判斷。顯然,正是內因外因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性,使央行當前的金融宏觀調控任務尤為艱巨。而值得欣喜的是,面對當前不斷加劇的壓力和艱巨的任務,央行選擇積極應對。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從價格形勢看,近期仍有下行壓力,通貨緊縮風險較大。但當前不少經濟體及其央行的大規模注資和金融救援計劃,都會導致貨幣增發和財政赤字增長,從中長期看有可能轉化為通貨膨脹壓力。對此也要給予關注。
盡管如此,我們看到,報告同樣對我國經濟未來形勢作出了冷靜分析———我國市場空間廣闊,增長潛力較大,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優勢沒有改變,加之宏觀調控政策逐步發揮效應,國民經濟可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基于這一分析判斷,報告明確提出,央行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金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認真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央行還明確了“保持銀行體系有充足的流動性”、“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繼續深化管理管理改革”等應對之策。
這意味著,在國際金融危機繼續蔓延的大背景下,央行已經為我國經濟盡快回暖開出了一張綜合“藥方”。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2009年,隨著我國貨幣政策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進一步提高,央行定能為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持續發展創造平穩的貨幣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