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動內需,有效應對金融危機
毫無疑問,規劃中的這十大產業無論是哪個產業的調整振興都能拉動我國的內需。輕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中第一條提出的就是積極擴大城鄉消費,增加國內有效供給;紡織產業及鋼鐵產業開篇也是提出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擴大內需,拉動國內消費。而被更多目光所關注的汽車產業,其規劃中也明確指出,加快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必須實施積極的消費政策,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需求。
“從這十大產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它們的共通點,其中絕大多數的產業都是原先就比較有基礎的,規模也不小,而且所涉及的產業鏈也比較長。而這些產業一旦進入調整振興的過程,無論是對于促進就業還是進行‘保八’工作都能比較快地見效,從而極大地拉動國內需求。在目前金融風暴的陰影下,我們不僅需要長遠的考慮與規劃,更需要立竿見影的效果。”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孫立堅表示。
他繼而指出:“而這些產業規劃的實施不僅對國內能起到拉動內需以應對金融危機的作用,同時對全球應對金融危機能起到一定的效用。現在,各國政府都很看重中國的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國這些產業的結構調整不能只靠一己之力,需要大量的高新科技的投入,這就為歐美等發達國家提供了彼此間的合作機會,自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目前萎靡的市場狀況。”
推進重組,提升國際競爭力
十大產業中有過半的產業規劃中都提及了并購重組的問題。在最新推出的有色金屬產業的規劃中指出,在銅業方面,將抓緊推進中鋁公司、江西銅業、銅陵有色金川集團等主要銅企業之間的重組,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參與境外資源開發的綜合實力。同樣,鋼鐵產業的調整振興規劃也提出,要發揮大集團的帶動作用,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鋼鐵集團,優化產業布局,提高集中度。
從目前來講,中國的絕大部分產業拿到全球市場上去進行比較,其國際競爭力相對都是比較小的。因此,一些重大的產業在做好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必須注重國際競爭力,經過產業內部充分地競爭整合,打造幾個國際領先的企業,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占有更大的份額。
提升結構,謀劃長遠發展
可以發現,納入十大產業規劃的十大產業中大多數是重工業,但是其中也涉及了電子信息、物流這樣的第三產業。同樣在包括了石化、鋼鐵、有色金屬產業之后,卻并沒有涉及整個能源產業。
“之所以在首發團隊中涉及了電子信息和物流,首先是因為這兩個產業有著整合的需求。而除了各產業內部自身的重組整合之外,我們同樣需要產業的升級,發展高端產業鏈。中國政府其實釋放了這樣的信號:今后中國的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將會逐步涉及到第三產業,注重高端產業的發展。”孫立堅指出。
“目前規劃中的石化、鋼鐵等產業都是中國本身已經比較有基礎的產業,而且這兩個產業的改革與升級的需求比較強烈。比如鋼鐵行業,其實目前中國的鋼鐵產能已經過剩,為何還要振興?因為盡管中國鋼鐵的產能過剩,然而像特種鋼等這樣高端的鋼產品,中國的生產能力并不足,所以我們需要產業結構的盡快升級。而對于新能源領域,我們還摸不準,包括發達國家在內都還在摸索當中,只要條件成熟,新能源產業的振興規劃隨時可以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