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增幅或降至-2%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2月份食品價格環比至少不會回升,而非食品價格環比仍將下跌但跌幅放緩。如果按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2%—0.4%之間、非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1%—0.3%之間計算,2月CPI增幅將在-1.7%—-1.9%之間,首次落入負區間。他還預計,2月份PPI增幅可能為-4.6%—-4.4%,跌幅有所擴大。去年12月份PPI增幅為-1.1%,首度落入負區間,今年1月份跌幅擴至-3.3%。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食品價格繼續穩步回落、翹尾因素拉低物價,成為主導CPI繼續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預計,2月份CPI增幅為-2.2%至-1.7%之間、PPI增幅為-4.0%至-5.0%之間。申銀萬國證券宏觀分析師李慧勇預計,2月份CPI增幅為-1.6%、PPI增幅為-4.0%。他認為,未來半年CPI增幅可能均維持負值。2月份受翹尾因素影響較小,從領先物價6個月的M1(狹義貨幣供應量)看,CPI增幅最低點可能出現在6、7月份。
通貨緊縮壓力加大
花旗集團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通貨緊縮是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他說,1月份CPI的下降幅度和PPI的負值均表明,目前通縮風險在加大。
哈繼銘表示,今年前兩個月CPI與PPI的大幅放緩進一步驗證了中金公司的觀點,即經濟加速下滑引發的產能過剩和失業壓力,以及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泡沫的破滅,加劇了中國2009年通縮風險。他認為,貨幣政策方面,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基本不變,利率尚有0.54個百分點下調空間,央票發行應繼續以管理流動性為預期。魯政委也認為,在通縮形勢下,未來至少有0.54個百分點的降息空間。
經濟回升態勢正在形成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卻認為,盡管通縮壓力有所加大,但中國經濟已經處在恢復的過程中。首先從消費上看,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超過20%,表明中國的消費在回升;第二從汽車的產銷量上看,從去年12月份起,汽車銷量明顯回升。李稻葵認為,這說明公眾消費信心在增強。而銀行貸款在增長,鋼鐵產量在上升,也都是經濟恢復的信號。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強調,在中央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的作用下,中國經濟目前已經出現一些積極變化:采購經理人指數(PMI) 從去年11月的谷底水平開始反彈,下滑速度有所減緩;去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較去年11月回升0.3個百分點。不過,姚景源對這些回暖跡象持審慎態度,“不能就此斷言中國經濟現在已經止跌回升”,因為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還沒有見底。
姚景源表示,中國經濟目前正處于復蘇的第一階段,即消化庫存、政府投資彌補需求缺口階段。相信從今年下半年起,隨著政府一攬子刺激經濟計劃顯著見效,中國經濟復蘇有望進入第二階段,即民營資本、外資等社會資本跟進政府的投入,民間需求開始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