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的《工作報告》,對資本市場著墨不多,但卻畫龍點睛,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統籌規劃資本市場的科學發展,全面部署當前資本市場的工作基調、發展路徑和改革舉措。
把資本市場穩定
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兩會”強調,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我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事實上,國際金融危機仍未見底、還在蔓延,美國正在并將繼續改變過度消費、儲蓄不足的發展模式,通過“去資產化”修正消費者、企業和國家的三張資產負債表,實現國民經濟的“去杠桿化”,導致總需求萎縮,全球通貨緊縮趨勢明顯,國際市場需求驟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環境更加嚴峻,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所有這些對出口導向型的中國經濟帶來較大沖擊,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已成為影響全局的主要矛盾,高儲蓄、低消費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資本市場基本涵蓋了各行業的龍頭企業,與國民經濟的關聯度日益提高,國民經濟保增長的壓力不斷在股市得到顯現,需要把資本市場穩定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去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形勢判斷科學和把握準確。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強調,要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全國人大十一屆二次全會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工作基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維護股票市場穩定。” 要求深刻認識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看到改變美國過度消費和我國消費不足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增強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密一些,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夯實市場穩定運行的內在基礎,把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縮到最短期限、降到最低程度。
著力形成穩定
資本市場的體制機制
“兩會”強調“改革開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兩會”要求“通過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近年來開展的股權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實施證券公司綜合治理、發展壯大機構投資者以及完善資本市場法制等綜合改革,解決了各類股票的流動性,強化了上市公司各類股東的共同利益基礎,改善了市場基礎產品的整體質量和結構,充實了市場穩定運行的長期資金,堅實了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市場公平公開公正運行和防患系統風險的法律制度。但是,我國資本市場“新興加轉軌”的基本特征沒有改變,全面資本預算管理制度尚未推行,外部市場定價變動時常引起國內市場預期的放量調整,資本約束和價格約束還不到位,內在的穩定機制還不健全,市場大幅波動仍是當前資本市場的主要矛盾,基礎性制度薄弱突出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治理水平,加強資本市場監管,增強投資者信心,保持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需要我們將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來,把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作為長期堅持的中心任務,協調發展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穩定社會的資本結構;建立全面反映國民經濟各種資本形態、有機互聯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平衡布局社會的資本形態;著力擴大長期資金來源,穩定投資者隊伍;全力推出“合格投資者”制度,培育各類細分市場的價值投資理念;“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平穩推進融資融券試點,構建多邊交易機制,對沖不同時期和不同市場的風險;形成穩定資本市場“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激勵相容、約束到位”的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