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昨日稱,《辦法》將進一步改革境外投資管理體制,推進境外投資便利化,大力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
將下放85%核準權限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對外投資發展迅速。2008年,全國對外直接投資已經達到了521.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6.7%。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66億美元,同比增長39.4%,新簽合同額1046億美元,同比增長34.8%。今年1-2月份,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79.6億美元,同比增長24.8%。
而《辦法》的出臺,將進一步簡化企業“走出去”的程序。據介紹,與現行規定相比,《辦法》主要有五個特點:一是下放核準權限。二是簡化核準程序,對絕大部分境外投資企業只需遞交一張申請表,即可在3個工作日內獲得投資證書。三是突出管理重點,境外投資經濟技術可行性由企業自行負責。四是強化引導服務,建立多雙邊經貿合作機制。五是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積極穩妥開展境外投資。
“商務部僅保留對少數重大、敏感的境外投資的核準權限,包括1億美元以上的境外投資、特定國別的對外投資等。以2008年核準申請件數估算,將有85%左右的境外投資核準事項今后將交由省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負責。”姚堅表示。
鼓勵“抄底”資源型資產
與原來的征求意見稿相比,《辦法》中刪除了“房地產開發類境外投資”及“商品城類境外投資”,保留了“能源、礦產類境外投資”,并新增了“需在國內招商的境外投資”的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可核準范圍,令資源型資產的海外“抄底”意圖凸顯。
中信嘉華高級副總裁兼中國業務首席經濟、策略師廖群表示,“目前的市場是一個深度的買方市場,眾多的企業正在尋找買家,而且出價處于歷史性低點。因而投資者現在擁有巨大的選擇余地和議價空間,可以用少得多的錢買到好的企業。這一機遇,大概也和金融海嘯產生概率一樣,是百年不遇的,而對正處于起飛階段并正在尋找投資機會的中國投資者而言,更是如此?!?
“中國投資者將可能購買到以前難以買到的資產,尤其是資源型和高科技型的資產,甚至由于東南亞一帶勞動力成本低廉,可以作為制造產業的加工基地。由于房地產產生的泡沫是全球性的,并且美國的房地產在短時期內很難復蘇,因此不應該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目標。”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認為,盡管目前全世界已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但中國國內相對過剩資本、龐大且仍在快速增長的外匯儲備、人民幣長期升值壓力等基本因素未變,且別國經濟危機更為嚴重,有助于顯著降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市場準入壁壘和經濟成本。
“這或將促成解決我國資源項目發展的瓶頸?!敝袊缈圃貉芯繂T蔣建業告訴記者,政府下放資源開發項目的權限,將是國有企業大型項目低成本擴張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