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報告之二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安蓓、李延霞、任芳、余曉潔)國際機構近期先后調低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2008年以來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將導致戰后最嚴重的一場世界經濟衰退已成為共識。在金融危機是否見底尚不能做出明確判斷之時,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的中外官員、企業家和學者,對中國經濟今年保持8%左右的增速寄予良好預期。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外需急劇萎縮時,今年中國如何實現8%的經濟增長?中國經濟能否率先走出此輪危機?走過30年不斷探索的道路,中國在內外挑戰中探求此輪經濟調整路徑。
有望保八:中國經濟成為亮點
“兩年4萬億元經濟刺激方案初步測算將拉動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約1.5%至1.9%,加上實際減稅5000億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刺激作用,全年有條件實現8%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玉臺說。
他表示,中國經濟有條件在全球經濟中率先回暖,并在中長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指出,幾年前我國政府就開始采取措施抑制經濟過熱,因此我國經濟從2007年第四季度就開始經濟周期調整過程。在政府積極應對調整下,提前進入經濟調整周期的中國有可能率先走出此輪周期。
“在全球經濟一片灰暗的背景下,中國相對來說是一個亮點。”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這樣描述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經濟。
世界銀行近日將全球經濟增速從1.5%調至負的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從0.5%調低至負的0.5%至1.0%。
匯豐集團主席葛霖說,中國經濟可能是唯一一個在2009年預期實現8%GDP增長的經濟體,這對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中國發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為全球金融危機寒冬帶來絲絲暖意。今年前兩個月,在政府經濟刺激計劃的推動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保持26.5%的同比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2%。人民幣貸款自去年11月以來連續4月高增,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7萬億元,同比多增8273億元。全國發電量也出現了回升。
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鄭京平說,2008年下半年國際經濟形勢急轉直下,我國政府及時明確保增長目標,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推出兩年4萬億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我國批準的9500億元財政赤字以及一攬子減稅計劃,將從擴大內需和拉動投資兩個方面實現中國經濟保增長目標。
面對疲弱的外需,消費券、減免部分行業消費稅、家電汽車下鄉等內需拉動措施悉數登場。受國家減征小排量汽車購置稅等利好因素刺激,以及適逢春節旺銷季節,國內車市有所回暖,1至2月汽車銷量達156.36萬輛,同比增長2.7%,成為當月全球銷量第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指出,我國具有相對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有近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雄厚的民間資本投資能力。經過30年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我國廣大農村、中西部地區和城市低收入群體需求擴張空間都很廣闊,再加上中國正處于城鎮化、市場化、工業化、全球化加速發展的階段。“這都是中國經濟能夠率先復蘇的強大基礎”。
盡管如此,樊綱指出,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復蘇有積極作用,但作用有限,世界經濟復蘇仍要靠主要經濟體復蘇才能實現。
中國經濟:面臨挑戰十分嚴峻
2009年,將是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最困難的一年。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鄭京平強調,國際經濟大環境仍然沒有穩定,金融危機是否見底仍不明朗,甚至還有惡化跡象。中國作為開放的國家,在世界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如何判斷其經濟走勢仍存在很大困難。
盡管今年前兩月部分數據出現積極跡象,但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仍不可忽視。外需仍然疲弱,前兩月出口同比下降2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只有3.8%,比上年同期回落11.6個百分點。與之相呼應,央行本月發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顯示,企業經營狀況指數在2008年第一季度起逐級下降的基礎上,今年第一季度為7.5%,比上季度下降5.1個百分點,反映國民經濟基礎的企業經營依然不容樂觀。
余斌強調,當前主要依靠政府增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如果沒有市場驅動,企業和個人投資消費的擴張,短期經濟回升將隨著政府投資力度的逐年減弱而再次發生波動。
“就業問題已成為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說。當前,約2000萬農民工失崗返鄉,還有61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近100萬往屆未就業大學生正在尋找工作。
大規模政府刺激計劃是取得保增長見效最快的手段。但也有學者對這種刺激計劃尚有諸多顧慮,比如優質項目的儲備,民間資金如何跟進,以及如何避免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