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去年12月18日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國際原油價格變化,在兩次下調成品油價格后,按照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首次上調成品油價格。
油價上調已有先兆
近期國際油價持續上升,受美國政府清理銀行不良資產計劃以及舊房銷售量數據利好的刺激,23日油價逼近每桶54美元,紐約和倫敦兩地油價創近4個月來新高。
對于此次調價,業內都覺得很突然。“以往上面都要通知我們留人值班,但這次是晚上突然被叫回去的。”一位石油公司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但省石油學會儲運銷委員會秘書長范小平表示,此次油價上調是在預料之外,情理之中,如今距上次調價已經有兩個月了,而進入3月以來國際油價累計上漲超過了30%,根據新的價格形成機制,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必然將作出調整。而中石油、中石化此前在國內多個省市,取消了之前采取的優惠措施,上調了成品油零售價,其實也是油價上漲的先兆。
價格機制可基本推算
范小平還透露,根據這幾次價格的調整,可以看出現在國家對油價調整的原則是“不停步、邁小步、勤邁步”,不會和以前一樣,漲跌動輒0.8元到1元。而從幾次調整的幅度,也基本可以推算出新的價格機制,大約是按照稅改費實施時的基準價,國際油價每桶漲跌10美元,國內油價每噸漲跌200元左右。
對于此次柴油價格的漲幅遠遠低于汽油,范小平認為這主要是考慮到現在國家在大規模拉動投資,柴油價格與物流成本、工業品價格密切相關,漲幅不宜過大;而汽油主要是消費品,可以按照正常的價格機制調整。
解釋
價格新機制對國際油價更靈敏
據新華社電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日前告訴記者,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使得我國燃油價格對國際市場的反應更加靈敏。
去年12月18日,在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的背景下,發展改革委宣布自次日起大幅度下調成品油價格,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900元和1100元,同時,適當壓縮了流通環節差價,以最大限度讓利于消費者。次日,我國啟動完善后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
此后,由于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回落,按照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發展改革委1月14日宣布自今年1月15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40元和160元。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成品油價格實行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是以一定時期內國際上幾種原油價格的平均水平為基礎,加上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和適當利潤確定的。當國際市場相關油種一段時間內綜合平均價格變化超過一定幅度時,國家對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相應調整。
發展改革委在調價通知中要求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努力做好成品油生產和調運的銜接,確保市場供應。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價格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各種價格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成品油市場的穩定。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提供的數字,去年,我國進口原油1.79億噸,比上年增長9.6%.原油對外依存度上升到48%.考慮到成品油大量進口的因素,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接近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