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1—2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利潤1059.6億元,同比下降33.3%;地方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158.2億元,同比下降72.5%。財政部稱,1—2月,國有企業在去年利潤連續五個月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營業收入和稅金多年來也首次出現下降,實現利潤降幅進一步加大,說明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的影響還在進一步加深。
與此同時,今年前兩月國有企業存貨增長趨緩,資產負債率略有上升。數據顯示,1—2月,國有企業存貨同比增長17.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9.6個百分點。截至2月底,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為33.5萬億元,同比增長13.6%。資產負債率為57.7%,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
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張永軍指出,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并不好,尤其是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大幅下降8.1%,下滑幅度較大。他說:“從企業營收和稅金降幅匹配度看,此前財稅部門實施的減稅政策體現的并不明顯,企業的稅負依然過重,應該考慮繼續減輕企業稅負。”
雖然1—2月份信貸投放、固定資產投資等宏觀數據表明我國經濟已有好轉跡象,但張永軍認為,對宏觀數據的分析應該更為理性,而不是夸大好的一面。在他看來,從一些已公布的與實體經濟相關的數據來看我國經濟實際尚未得到好轉。
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本周一也公開表示,中國應對危機部分措施已見成效,一些行業出現積極跡象,但工業形勢仍處在最困難時期,沒有走出低谷,絕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輕言好轉。
財政部昨日公布的數據印證了上述說法。數據顯示,1—2月,電力、交通、鋼鐵、有色行業呈現虧損,石油、汽車等行業利潤繼續大幅下降。目前,只有煤炭行業利潤保持增長,但增幅下降明顯。前兩月中央企業有116戶實現盈利,戶數比2008年減少26.1%。